新一代金融服务架构
数字时代,传统金融业正在面临着新兴金融业所带来的挑战。
过去,传统金融服务在业务架构上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银行专业服务人员,二是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三是固定的业务流程和渠道。然而,从数字化水平驱动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集中处理和资金密集型业务模式成为制约传统金融向新一代金融服务模式转变的羁绊。
就传统银行而言,其基于服务人员的网点交易模式,不仅限制了客户进行金融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而且还降低了服务效率,增加了运营成本;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客户个性化需求无法获得满足;而固定的业务流程和渠道强调对金融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完全掌控,阻碍了传统银行融合新技术力量并进而实现创新发展。
除此之外,传统金融服务业以集中交易为主,IT架构较为封闭。以中国市场为例,当前仍然有不少中国的银行以大型主机或小型机为核心交易系统,IT开支高、部署运维复杂、系统扩展困难、响应速度慢等问题,使它们已无法满足新经济环境下对大容量、高并发、个性化的业务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字化时代下,传统金融服务的业务流程和IT架构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阻碍了其向新一代金融服务模式转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新兴金融服务业的交易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变得更加简单。物联网的发展则驱动着金融服务业实现进一步改革。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多的交易是以P2P的形式实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体验。与此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开发与迭代,大批金融科技公司应运而生,它们以传统银行的替代者或改革者的身份出现,通过移动应用、代码和云平台,打造出新一代金融服务架构。
与此同时,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将目光转向普通客户和小微企业,并从中挖掘出比传统大客户更高的利润和价值。在新的模式下,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通过中间层API和即时连接,以移动终端和APP为媒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已不再担任操控者的职位,而是充当金融工具的“装配工”,从各种各样的金融组件中选择适合客户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新一代金融服务架构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服务提供商也可以轻松实现集中统一管理;而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金融提供商搜集并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并为其提供完善的点对点金融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步伐加快,如何保证在合适的时机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一代金融服务架构中,结合大数据的分析结果,通过即插即用的API和即时连接,可为客户提供动态服务,并驱动着金融服务实现创新突破。
最后,移动终端和APP一方面加强了服务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联系,使服务免受地域限制,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7*24小时服务,也使客户的服务体验获得大幅提升。
在新一代金融服务架构中,大数据、云计算、API和APP都成为价值交换体系中的一个功能组件,在这些组件的共同作用下,银行从传统的控制者转变为现如今的整合者,成为用户在价值交换过程中值得信任的信用保障。
基于区块链的个性化服务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渐向其他行业外延。就目前而言,区块链已经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变(图1)。
区块链1.0阶段,是以比特币为代表,具有开源和去中心化的特征。在这个阶段中,所有交易都被以匿名和永久储存的方式记录在一个公共域的区块链上,但也正是区块链的开源性和匿名性使其被一些网络犯罪所利用,安全性无法获得保障。然而,随着数字货币许可证的出现,区块链进入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进行数字货币交易的企业必须符合数字货币许可证的规则才能够与银行或其他机构类客户建立业务往来,一旦它们的交易行为违背了许可证规则,就会被终止交易并将此“劣迹”记录在案。
在区块链2.0阶段中,数字货币的每一次流动都会被记录下来,这不仅能够避免犯罪行为的产生,还能够实现对交易行为的智能化监督和管理,减少人员配置,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将传统金融服务行业与区块链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万物物联成为各行各业新的创新目标,区块链也由此进入到3.0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区块链技术由金融行业向其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蔓延,物联网使人们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数据都得以记录,有了这些数据再结合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使金融交易的安全性获得大幅提升。因而,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化物联网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满足了企业级用户对安全管控的需求。
图1.区块链发展三阶段
目前,我们还正处于区块链2.0阶段,传统金融服务的集中管理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通过P2P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安全、个性化的服务组合。
在过去,传统金融服务的IT架构是基于大型主机的集中式处理架构,不仅响应速度慢、可扩展能力差,而且还无法满足交易过程中对分布式处理的需求,这就会加大业务中断的风险,以及集中式数据库出现逻辑故障风险,从而使传统IT架构的安全管控成本大幅增加。
而结合了区块链技术的新金融服务IT架构是分布式的处理架构,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可实现系统近乎无限的扩展能力,结合云计算可实现资源的池化和虚拟化,从而提高资源的交付速度和利用率。通过区块链技术,金融服务业可以创建出一个基于智能化计算平台的、即时的、近乎于免费的价值交换体系。
进入区块链3.0阶段后,区块链技术将与物联网协作,从最初的金融行业逐渐向其他行业蔓延,金融服务的价值也将随之渗透到人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图2)。
图2.区块链作用下的物联网
近两年,在中国市场上,传统银行的“智能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行。
据年各大行的年报数据显示,五家国有银行在境内银行机构的员工数全部都有所减少,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减员都在人以上,并且传统银行的实体网点和柜员人数的增速也在普遍放缓,智能化成为各传统银行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在这个过程中,区块链技术正在被逐步地应用到扶贫、国际贸易、住房租赁平台、电商供应链等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可将传统银行一对一的信任机制转化为多对多的互信机制,将人工服务转化为智能服务,使无论是“长尾客户”还是大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都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
物联网重构保险业务模式
年,中国保险行业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16%,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保险大国。这离不开以物联网和区块链为代表的保险科技的力量,并在此基础之上,中国保险业开创出新的P2P业务模式。
过去,传统保险模式以销售为主要驱动力,有着庞大的中介群体组织,由此便会产生高昂的人员成本,而这最终则会体现在高昂的保险价格之上。而且,传统保险业的盈利来自于保费与出险赔付的差额,因此传统保险公司的高利润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受保人的赔付难度。而新的P2P保险业务模式,则是旨在通过互联网降低保险费用,为80%“长尾客户”提供个性化保险服务。
在新的P2P保险业务模式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保险行业实现去中心化,降低对销售人员的依赖度,减少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保险产品,降低保险费用,简化中间流程。
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还被应用于身份和信息的校验、数据的梳理与分析、建立智能合同以杜绝虚假信息和恶意行为,以及追溯和标记投保信息,以实现产品改进和风险评估。
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则使保险行业更贴近于人民的生活,更能为人民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例如,车联网和可穿戴设备。车联网有助于打破传统的“保险随车走”的模式,开创新的“保险从人、保险从用”模式,使保险定价更精准、风险管控更到位、信息不对称得到控制、理赔成本逐渐减少,也能使消费者拥有多样化选择。通过可穿戴设备对受保人的健康进行管理,可实现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双赢局面,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赔付,无形中提高了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品牌忠诚度。
在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双重保驾护航之下,新的P2P保险业务模式不仅用电子化管理和智能化分析代替了原来的中介人的职能,而且通过智能合约还建立起新的信用机制,降低了担保机制存在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传统IT架构成为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的瓶颈。通过IT现代化,以及逐步向APP、API、大数据云的数字化新平台演进,传统金融将新型金融科技作为业务转型的支点,实现金融业务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更通过P2P业务模式使用户的服务体验获得大幅提升。而且,新一代区块链技术还有助于降低传统集中处理业务的安全管控成本。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服务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通过价值链重组和优化,使金融服务渗透到人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延伸金融服务价值的同时,通过优化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