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人民8月26日报道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金门炮战情报机密遭提前泄露 一小时发射三万颗炮弹


人民8月26道,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时。厦门前线,万炮齐发。


  从厦门对岸的角尾到泉州湾的围头,长达30多公里的半圆形;大金门、小金门及其所有港口、海面,全部都在解放*远程大炮的射程内。一时间,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小小的金门岛,不到一小时,就落下三万颗炮弹,火力的猛烈和炮弹的密集程度,令人咋舌。一位*事观察家说:这和苏联红*攻击柏林的炮火差不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空中拍摄的纪录片看,整个金门岛都笼罩在炮火硝烟中。国民*守*吓得晕头转向,到处逃窜。巧的是,金门的蒋*指挥官胡琏和美国总顾问,正要从地下指挥所走出,炮声就响了,如果炮轰推迟5分钟开始,他们就死定了。资料图:金门炮战艺术图。


  这震惊世界的金门炮战是中午12时开始的,奇怪的是在炮战开始前几小时,一家早晨出版的报纸就发表了金门即将炮战的消息。这张报纸就是1929年问世的新加坡《南洋商报》。这样重大的*事行动自然是最高机密,怎会在一张海外报纸上率先曝光呢?


  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炮战延续了几个星期,10月6日,北京突然发表了国防部文告(即《告台、澎、金、马*(微博)民书》),作出停火7天的决定。文告在10月6日发表,而《南洋商报》有关此事的专讯早在10月3日就从香港传到新加坡,于10月5日在报上发表。是谁从当时中国的最高层一而再地获取了机密?又是谁将这样的机密泄露出来的呢?


  北京来的绝密电话


  1958年7月的某一天,正在基层考察工作的福建省委书记、原福州*区司令员叶飞,突然接到通知,要他立即赶回福州,去接北京来的保密电话。


  是叶飞同志吗?电话那边是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王尚荣。


  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指定由你负责指挥。王尚荣对叶飞说。


  当时福州*区的新任司令员是韩先楚,这样一个重大的*事行动,按理应由*区司令员指挥,叶飞疑惑不解地问:到底是不是中央决定要我指挥的?


  是中央决定。王尚荣回答。


  是不是毛主席的决定?叶飞刨根问底地问。


  再次得到肯定回答后,叶飞说:我接受命令。


  炮击金门这一重大决策是在1958年7月中旬中央*治局北戴河会议上决定的。在此之前,美国的放蒋介石出笼的说法甚嚣尘上。有美国这一后台的怂恿与指使,台湾不断增兵金门,袭击骚扰我沿海地区。当时中东的突发事件,使中东形势骤然紧张。蒋介石集团企图乘机扩大事态,于7月17日宣布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金门、马祖、台湾的国民**先后进行*事演习,并且加强空*对大陆的侦察活动与袭击准备。针对于此,中共中央决定对台湾的猖狂活动小示惩罚, 这就是炮轰金门决策的由来。


  叶飞受命后,进行了一个月的准备工作。他迅速集结炮兵,对炮击的所有目标进行了现场交叉测量、观察,并标存在作战地图上,还部署了空*、海*、炮兵的共同作战方案。就在准备就绪时,8月20日北京急电召叶飞去北戴河。


  翌日下午叶飞到北京,见到毛主席。在座的还有彭德怀、林彪、王尚荣。叶飞的汇报刚完,毛泽东突然问叶飞:你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当时,美国顾问配备到蒋*的营一级,主席这一问,使叶飞为难了,他说:那是打得到的呀。沉默了十几分钟,毛泽东又问: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国人?主席,那无法避免!叶飞的回答很干脆。在毛泽东停止问话,作进一步思考时,林彪察言观色琢磨出毛泽东的意图,于是建议:让正在华沙同美国进行大使级谈判的王炳南给美国透露一点消息。


  事后,叶飞回忆说,主席没有采纳林彪的建议,而是命令叶飞按原计划打,并要叶飞留在北戴河指挥,这样毛泽东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进展情况。为了便于指挥,一部专线电话被直接架到叶飞的房间里。当时,参与并了解炮击这一机密的范围限制在中央的最高层,知悉的人极少。既然如此,《南洋商报》又从何处早得这一天机呢?


  从罗湖桥那边来的神秘客人


  1956年7月1日,位于香港与深圳间的罗湖桥上匆匆走过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人。他刚跨进国门,就上了中联部在那里等候的轿车。中年人在广州略事休息后就直飞北京。这位神秘的来客就是集作家、教授、于一身的大名鼎鼎的人物曹聚仁。


  1950年7月曹聚仁去香港,6年后他重返大陆,首站北京。


  定居香港6年,曹聚仁曾是几家香港报纸的主笔,他也是海外新闻界第一个回到大陆的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曹聚仁就和国共两*的高层人物有所往来,所以曹聚仁回大陆的行踪自然让敏感的香港新闻媒体倍加关注。曹聚仁还未成行前,种种猜测与议论就充斥着港澳地区的各大报纸。为此,曹聚仁行前特别对友人解释说: 我这回回祖国去,绝无*治上的作用,只是替新加坡《南洋商报》到大陆上作点广泛深入的采访工作,同时,新加坡工商考察团访问北京,社里派我兼任该团,这便是我访问祖国的重要任务。他还强调说,寄语香港的朋友,不必作神经过敏的推测。


  但是,说者自说,听者自听。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曹聚仁返回大陆的前三天(即6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一届人大三次会上作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演说。曹聚仁选择的时间和这一*治召唤是巧合呢,还是有其他意义?这难免令人猜疑。曹聚仁到大陆两周后,周恩来总理在颐和园听鹂馆设宴,邀请他参加。宴会作陪的有邵力子、傅学文夫妇,还有张治中、陈毅等人。席间,宾主谈笑风生,觥筹交错,气氛十分融洽。宴会结束后,一行人还泛舟昆明湖。此时,曹聚仁就和平解放台湾 的演说一事,向周恩来问道:你许诺的和平解放的票面里有多少实际价值?周恩来回答:和平解放的实际价值和票面完全相符。国民*和共产*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北伐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次合作呢?周恩来又继续说:台湾是内*问题,爱国一家,双方完全可以合作我们对台湾决不是招降,而是彼此商谈,只要*权统一,其他都可能共同商量安排。邵力子是曹聚仁的恩师。6年前,曹聚仁去香港,行前就得到邵力子的赞同。这时,邵力子双目注视着曹聚仁说:你有许多条件,又有海外地利之便,这工作要多做些。曹聚仁点点头,他们的心情彼此相通。旁边的陈毅说:曹先生不会推辞吧?哪里,哪里,聚仁身为炎*子孙,义不容辞。


  这次宴会经过,曹聚仁以《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会见记》为题写成文章,发表于1958年8月14日《南洋商报》第三版。接着印度尼西亚华侨主办的《生活周刊》也在9月8日刊发了曹聚仁写的更详细的报道《周总理约曹聚仁在颐和园一夕谈》,正式向海外传达了周总理的国共和谈思想。文中说:由于国共间的*治矛盾,增加了华侨中的精神负累,这一矛盾能解消, 当然是国人之福。曹聚仁还在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口号,文章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震动。 上一页123下一页显示全文


    相关阅读/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