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文
当前世界主要有两大金融体系,一是英美模式,以资本市场为主,直接融资占比较大;二是以银行体系为主,间接融资占比较大。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学习日德模式,大力发展银行体系。这两个国家在战后都曾迎来大发展时期,但后来日本在90年代陷入了所谓“失去三十年”,德国也被称为“欧洲病夫”。反观英美的金融体系迎来大发展,我国在近二十年主要是学习英美金融体系,金融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类问题,甚至出现了过度金融化问题,对中小企业打击非常明显。近几年,逐渐被边缘化的“德国模式”又被重新提起,本文将简要介绍德国的金融模式,对中小企业支持与英美体系有和不同,中国未来应如何借鉴。
德国金融模式简介
德国金融模式有三大特点,一是德国长期处于“小金融、大实体”的情况,金融业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德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较低,90年代以来长期维持在5%左右,且占比逐步降低,年仅为3.42%。德国制造业一直保持强势趋势,90年代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以稳定在20%左右,年为18.26%。这和英美两国情况完全不同,在过去40年中金融化逐渐成为世界潮流,英美等国金融业占GDP比重非常高,美国金融业占GDP比重在20%左右,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年也达到了8%。
二是德国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这主要和德国的生产性金融体系有关。年,德国共有家银行机构,虽然和年超过家数量大幅减少,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多,银行业总资产9.6万亿欧元,占德国金融业总资产比重达到60%左右,是金融业的主导。德国证券市场上市企业少,规模少,交易体量也较低,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在年底仅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6成左右,股票交易总额占GDP比重远低英美两国,与我国相比也低很多。
三是德国为三支柱银行体系,表现出私有化程度低、覆盖范围广泛、非盈利性银行占比较高的特征。德国银行机构一般可以分为全能银行和专业银行两大类,其中全能银行是德国银行业的主体,全能银行不受分业经营限制,除正常的存贷业务外,各类证券承做、买卖均可以涉及。三支柱体系主要是针对全能银行进行的分类:分为商业银行、公共银行、合作银行三个层级。在年,德国家银行机构中家归属于全能银行范畴,专业银行45家只能从事其营业许可证所规定的特定金融业务。
德国中小企业为何没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首先得益于三支柱银行体系建设,各类银行分工明确,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先说第一支柱商业银行,德国的商业银行定义和中国有所不同,主要是指所有权方面,德国商业银行是指私人所有,其次才是经营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德国商业银行服务对象主要大型企业,可以进行信贷和股权融资,可以大量持有企业的股份并向向大型企业监事会派驻代表。反过来大型企业又可以向大银行持股,两者相互持股影响决策。
再说公共银行,这里主要是指公有制银行,不以营利为目标,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和地区福利最大化,相对商业银行更偏向服务于中小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地方政府持股的地方储蓄银行;二是联邦州持股的州立银行,前者区域经营限制较为明确,主要服务当地中小企业。后者是综合性商业银行,但同时需要当地的储蓄银行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进行服务,主要负责批发业务。
然后说合作银行,和公共银行相同,都是公有制银行,但是以会员所有制,不以营利为目标,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和地区福利最大化。合作银行发源于社区模式和居民互助,后来发展为信用社,主要联合成员共同发展经营活动,成员资格是通过购买最低营业份额取得。相对于公共银行,服务人群更为下沉,可以下沉到农村,单个信用社规模更小,同样有严格的区域经营限制,基本只进行简单的存贷业务,对个人信贷支持较多,也多用于流动性支持,对公业务较少。年德国共有家地方合作银行。
以上就是德国三支柱银行体系的简要介绍。
德国中小企业融资方便还得益于管家银行模式的融资支持。所谓管家银行模式其实就是关系型融资,广泛存在于德国的公共银行和合作银行这样的小银行与当地中小企业合作。德国的中小企业通常会会选择其中一家银行作为其管家银行。管家银行一般作为这家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支持方,对其债权融资份额应为最多。还有管家银行与中小企业长期融资合作关系。双方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较为健全,双方信任较多,所放贷款也多为长期贷款。另外,管家银行模式还能充当中小银行的金融稳定器作用。当中小企业遭受外部冲击出现短期经营困难时,管家银行由于更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掌握信息优势,可以从长期角度出发,协调企业和其他银行债务关系稳定,避免随意发生停贷、抽贷和断贷现象,要和企业共进退。
管家银行在德国历史长时间是通过持股中小企业方式进行,但目前这一比重逐步降低,更多是通过在企业设立监事会和监事人员进行。
管家银行模式得以进行的主要原因是公有制原则和区域经营,由于有严格的区域经营限制,公共银行和合作银行规模不能扩张太大,避免出现英美国家的大规模兼并,需要和当地企业共同成长,加上非利润最大化导向,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管家银行可以持续的另一个原因,管家银行对发放贷款抵押物要求更高,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时候,银行风险过高。
德国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也提供相应融资支持。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几乎就是德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从20世纪50年代,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逐渐将重点转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年到年,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向中小企业新发放的贷款占向所有企业新发放贷款的比重在40%以上。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通过和地方性小银行的合作,以“转贷”方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60%的对中小企业贷款都是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地方银行对当地企业更为熟悉,方便进行审查。
德国担保银行模式也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银行不是真正银行,是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非盈利性担保机构。股东一般为各行业的商会或联合会、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到德国有17家担保银行,几乎是每个州有一家。不论是管家银行模式还是商业银行的交易性融资都对企业抵押品有较高要求,这就会阻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银行就是为解决这一痛点,在抵押物不足的时候,可以针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估决策,银行获得担保银行担保后在发放贷款。为分散担保银行风险,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会提供反担保,分别提供40%左右和30%左右。
担保银行担保额度较低,单笔额度一般不超过万欧元,运用比例较低,总共担保额度占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额度大约为2%,只是起到了辅助效应。
德国金融模式对中小企业助力对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要保持融企业多元化,要有足够多的中小银行覆盖大量中小企业,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二是区域经营原则,管家银行模式值得借鉴,坚持公有制原则,可试点将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向地区利益关联方利益最大化。三是,设立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四是,建立担保银行制度,为不满足抵押物要求的企业提供相应支持。五是仍要适度发展资本市场,德国金融模式针对工业制造业企业效果较好,对新兴产业匹配度较低,融资需求可能较难满足,仍需发展股权融资方面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