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进驻消费金融领域是从年开始的,虽然至今只发展了短短6年,但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平台均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取得了不可小视的成果。
年2月京东金融率先推出“京东白条”,蚂蚁金服也在同年双十一期间推出“天猫分期”。
随后,“蚂蚁花呗”于年4月正式上线。
随着电商巨头纷纷进驻消费金融领域,各大电商平台几乎都推出了自己的消费金融产品,如去哪儿网推出的“拿去花”“借去花”等。
电商消费金融开始兴起,并迎来繁荣发展。
电商平台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是以原有平台的网络购物业务所积累的优势资源为基础的。
电商消费金融,是在电商购物平台运营到一定规模之后,沉淀出海量的买家及卖家客源、消费行为数据以及多方面的垂直消费场景等资源后,进行服务升级和生态布局的成果。
消费金融和网络购物之间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本身就是基于居民的消费行为之中的,网络购物也成为居民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消费行为。
而消费金融这种信用工具可以激发居民更多的购买需求或是升级原本的购买需求,并推动交易有效进行。
电商消费金融的业务发展
业务增长迅猛
2.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发展,电商消费金融也实现了极具突破性地发展成果。
以支付宝推出的“借呗”业务为代表,通过“借呗”业务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窥见目前头部电商消费金融平台的业务发展水平。
“借呗”是支付宝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业务,主要以小额借贷为主,贷款额度规定在元至30万元之间。
根据德邦证券发布的ABS计划说明书,“借呗”业务的贷款规模在两年半的时间里翻了倍。
年6月,“借呗”业务的贷款规模为40.17亿元,年末,贷款规模已经达到.14亿元,增长超过3倍,随后电商消费金融进入迅猛增长期。
年上半年,贷款规模上升至.33亿元,增长率达到.97%,年末,贷款规模已经突破千亿,达到.52亿元。
年上半年,“借呗”业务的贷款规模较年底几乎又翻了一番。
客群数量高速增长
2.仍以支付宝推出的“借呗”业务为代表,其客户数量及放贷笔数也保持了迅猛增长的态势。
两年间,“借呗”业务客户数量增长超过倍,放贷笔数增长超过倍,业务规模的扩大来源于客户基数的增长。
“借呗”业务个人授信额度小,但客户规模至年6月已经达到.03万人。
从客群数量的增长上来看,居民对消费金融的需求强劲,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潜在需求的居民极易转化为消费金融的用户。
针对消费金融单笔金额小的业务特征,扩大客户基数对于业务的发展和实现普惠金融都不可或缺。
因此,从如何扩大客群的角度探究影响居民对消费金融需求的因素,对践行普惠金融意义重大。
01电商消费金融发展中增进居民需求的因素
从电商消费金融的迅猛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对消费金融的需求强劲。
从中分析影响居民对消费金融产生需求的因素,可以为进一步扩大居民需求提供研究思路。
客户群体
电商平台运营消费金融业务主要基于网络购物用户。
根据CNNIC发布的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的网民数量在稳步增长,年我国网民数量仅为6.49亿。
年已经增长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也由47.90%增长到59.60%,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
其中,年我国网购人数达到5.33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72.82%,年我国网购人数达到6.1亿,占整体网民比例73.63%,增长0.77亿。
网购居民是电商消费金融的潜在客户,增加潜在客户基数是扩大使用消费金融产品的有效客群的基础。
在客户方面,电商购物平台的用户均具有一定的消费需求,相对其他特征人群而言,更容易基于购物需求而对消费金融产生潜在需求。
因此,互联网与网络购物的普及有效扩大了消费金融的客户群体的数量,增加了居民对电商渠道的消费金融产品的潜在需求。
某一特定环境下的居民往往对消费金融产品具有某种相似的偏好。
基于电商消费金融业务,网民基数的不断增长带动了网购人数的增长。
在支付过程中为居民及时提供简洁易懂的可供选择的消费金融产品,可以有效提升消费金融产品的可得性,从而从营销渠道的创新上激发居民对消费金融的需求。
通过使用一些基础消费金融产品的可以有效增强居民对消费金融的了解程度,从而进一步深入挖掘居民对消费金融的其他需求。
如满足居民对于脱离购物平台的其他消费资金需求,这些都使得我们要进一步从客户群体特征的角度探究影响居民对消费金融需求的因素。
(2)消费场景
消费金融的持续发展是基于对消费场景的不断深入。
在消费场景方面,电商平台就是天然的消费场景,垂直细分的消费场景可以有效划分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
基于不同场景,居民的需求偏好也会存在差异,而目前对于居民偏好的差异探索不足,满足居民差异化需求的产品和营销手段都还需进一步探索。
(3)信用建设
信用数据是消费金融的授信依据,对居民获得消费金融的价格产生直接影响,而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居民的需求。
电商平台天然拥有用户在平台的消费行为数据,可以对目前信用数据记录不全面的问题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单纯以居民曾经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数据为授信依据会降低居民对消费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
从多个方面对居民的信用水平进行评估,符合消费金融单笔授信额度小,风险也较小的特征,并且有利于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征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