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在假冒金融类APP背后的互联网金融黑灰产具有隐秘性强、花样不断翻新、技术手段升级等特征,仅靠平台难以对其进行有力的打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立法层面,可以考虑提高对假冒金融类品牌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法治周末记者仇飞
“恭喜您获得元额度,月利率低至0.02%,最高可分36期,点击以下链接领取……”很多人对这样的信息并不陌生,却不知道收到这条信息,很可能意味着你已经成了诈骗团伙的“猎物“。
江苏泰州市民姜颖(化名)两个多月前遭遇的那场噩梦,就是从收到类似的信息开始的。
诈骗手法流程化
去年11月的一天,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