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ww.znlvye.com/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工商银行将于6月底关停“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可否认,银行在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上有其天然优势。对于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银行来说,坐拥上亿名客户,资金、技术和人才均有保障,更重要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市场上其他互联网公司平台所不能相比的。但是,为何在如此优势之下,银行系电商仍难逃困境?
银行系电商平台困境
近日,工商银行发布了两则公告指出,其电商平台“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以及企业商城公开销售、商圈销售、跨境贸易等相关服务,将于6月30日24时停止。
早在今年1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的扶贫商城就已经将运营主体更换到了农银金科旗下,而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平台运营主体也在4月25日将运营主体变更为建信金科。
记者了解到,银行系电商平台发展近年来“不温不火”,其势头与互联网电商平台存在很大差异。在银行看来,电商平台能够为银行提供场景和流量,增强客户黏性,让金融与互联网更好地结合。但是银行发展电商平台却受到了制度和发展理念的限制。
“一些银行做电商平台的想法非常不错,将平台打造成为一个集合场景,甚至平台数据能够为银行的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银行希望能够借助自身优势将电商平台做大做强。
该市场人士认为,部分银行的电商平台经营还不错,在扶贫、特供等领域发挥了作用,但部分银行跨界做电商平台还是比较“鸡肋”。“以数据支撑为例,目前银行系电商平台的数据仍比较有限,多数银行可能更愿意从外部引入数据。”
不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曾对打造电商平台寄予厚望。年,建设银行在国内开创了银行涉足电商平台先河,上线了首家银行系电商平台“善融商务”,随后工商银行的“融e购”、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农业银行的E商管家、交通银行的交博汇、中信银行的“金融商城”、光大银行的“购精彩”陆续上线。
尽管银行系电商平台有客户和资金的双重保障,但实践证明,银行跨界并不容易,让消费者培养出在银行系电商平台上购物的习惯更不容易。
短板何在?
银行做电商平台起初是为了满足客户积分兑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商城为纽带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用卡分期等金融服务。但是,随着银行商城功能的不能增加,银行系电商也有了更大的野心,希望通过建场景导流获客与互联网电商平台一较高下。
按照当时银行的发展思路,银行系电商平台拥有大量的生产型企业客户,这些客户的产品能在银行渠道进行销售,而银行个人客户中有大量消费者,这种资源上的优势是互联网电商平台不具备的。
在年之后,互联网平台的商战仍在持续中,而银行系电商的发展却鲜有提及。
一位券商分析师认为,银行在电商平台定位上很难做到“提供最好的客户服务”“让商户获得最大收益”“电商获客盈利”三者兼得。
“银行系电商平台上的货物品类不够多、不够全,支付、售后等环节不流畅,客户的购物体验相比互联网电商平台有差异等,这些问题让银行系电商平台的流量一直没有做起来,导致商户的入驻意愿也会降低,形成了恶性循环。”该分析师称。
另外,很多大型互联网电商平台在品牌捆绑联合营销、打造爆款产品等方面有更多的“玩法”吸引客户,这些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市场策略更多在于整合各类资源,而银行系电商平台的“玩法”有所不同。
“银行系电商平台并不是单纯地做电商平台,而是在金融的基础上做电商平台,银行更重视的是平台带动其金融业务发展。”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
该券商分析师表示,银行系电商平台未来也有发展空间,这取决于银行做电商平台的目的和逻辑。“银行系电商平台有比较固定的客群,甚至部分客户对于银行忠诚度和信任度都比较高,这是银行系电商平台的优势所在。”
“作为一个市场渠道,近两年银行系电商平台在扶贫领域较为成功。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销售产品上有很大的推动。”该券商分析师称。
(编辑:朱紫云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