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好的医院 http://www.wzqsyl.com/m/一、金融结构的界定
(1)金融结构的概念
金融结构概念基于辽宁省特定地区进行界定。由于辽宁省金融体系复杂程度相对不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起主要作用。
二、影响机制
金融总量结构、金融行业结构以及金融效率结构三方面分析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为后续金融结构指标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一)金融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1)提高储蓄与投资总量。金融总量增加的同时,给予民众更丰富的投资方向,投资、储蓄风险与收益也随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资金持有方的选择。金融规模扩大,金融机构比重增加,势必带来各部门对金融机构信任程度、依赖程度加深,进而提高储蓄投资。
(2)促进资源配置优化。金融规模增大,与此相应地,金融产品种类数量都会有所增加。市场选择机会增加,更有利于资源合理化配置,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二)金融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1)银行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业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促进经济增长。首先,银行业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客户黏性更高,银行业发展有助于吸收居民存款,加快资金运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银行通过获取公司与管理人员信息,可以促进资本分配优化,公司治理效率;银行通过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将短期零散资金转变为长期大额资金,形成规模经济更好地配置资源。
其次,当前银行业资源相对集中,银行业发展有助于规范资本市场发展,引导价值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银行具备大量专业投资知识的储备人才,具有强大资金优势,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有助于资本市场更好发展,提高资金投资效率。银行具备专业贷前审核、贷后管理人员,促进企业还款效率更高,对企业还款约束力更强。
(2)证券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证券业发展能从多个角度促进经济增长。首先,证券业发展能够带动资本市场发展,信息更加透明,获取信息渠道更丰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从而有利于企业筹措资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其次,证券业发展能够助力企业多种渠道获取资金,通过债券、股票等多种渠道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最后,证券业发展带来更加开放丰富的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防范金融机构风险,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保险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保险业本身资金具有稳定性相对较高,发展保险业,合理运用保险资金,有利于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的保障器。保险业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保险业发展为经济增长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最后,民生保障器。保险业在保障民生上起到重要作用,大病医疗、气象险、重灾险等一系列险种,虽对经济增长直接促进效果不明显,但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
(三)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投资向储蓄转化率的提高,能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效率的提高能提高资金投资储蓄转化速度,还能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金融效率通过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辽宁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辽宁省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金融环境,持续推进经济金融供给侧改革,助力产业升级,重点扶持“两新一重”建设,经济整体平稳健康发展。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进入疲惫阶段。
国内外局势突发多变,疫情大环境的冲击,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辽宁省金融稳定性和效率不高、融资结构信贷扶持力度不强、金融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等结构性问题尤为突出。采用时间纵向比较法,将辽宁省同黑龙江省、江苏省进行对比分析。
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同属东三省,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相似,具有一定可比性;江苏省属于东部地区经济总量持续走在前列的省份,具有一定参照价值。通过比较辽宁省与黑龙江省、江苏省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状况,有助于分析当前辽宁省经济金融发展现状,通过比较各项指标的差距,进一步探究辽宁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四、辽宁省经济增长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的经济总量和产业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综合比对其他省份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辽宁省经济增长状况。
(一)经济总量分析
近几年来,辽宁省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二零二零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的外部环境,辽宁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实现正向增长。
二零一九年辽宁省GDP同比增长5.5%,年同比增长5.7%,当前辽宁省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总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以及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反映了辽宁省的投资、消费以及进出口的变化状况。辽宁省经济总量的变化情况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者密切相关,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目前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当前辽宁省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增长动力不足,特别从二零一一年以后,辽宁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增长率均小于10%,其次为了方便进行更大跨度的比较分析,分别选取辽宁省、江苏省、黑龙江省二零零零年、二零零五年、二零一零年、二零一五年、二零二零年四个时间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数据进行对比。
辽宁省经济增速整体变化趋势与江苏省、黑龙江省两省以及全国经济增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零零五年达到峰值,二零零五年后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下降趋势,说明辽宁省整体经济变化趋势与全国经济变化情况基本吻合。
从经济增速数值上来看,辽宁省经济增速从二零零零年始处于低位,近二十年与江苏省、全国经济增速都存在一定差距,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速不相上下。虽然同全国经济增速走势大致相同,但与其他省份经济增速的差距,也能反映当前辽宁省经济增长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缺乏内生动力等问题。
(2)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放慢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而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投资的变动情况。反映了二零零零年以来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整体变动情况。
能够看出辽宁省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逐渐放缓,并且二零一二年出现增幅的大幅度下降,二零一四年出现负增长的变化趋势。从这种变化走势上,能看出辽宁省多年来持续完善投资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投资额,注重提升高附加值产业投资占比,投资结构改善初见成效。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下降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内生动力,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能反映一地区的消费水平,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有助于分析当前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辽宁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继续增长,除了二零二零年受到疫情影响有所回落外,其他几年都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
但从增长幅度上来看,二零零八年增幅达到峰值后持续保持下降趋势,二零一四年后增长幅度下降速度较快,也反映了当前辽宁省面临着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对比全国、江苏省的增长情况,辽宁省整体增幅均在全国平均、江苏省之下。也进一步反映了,当前辽宁省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缺乏动力,仍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提高居民消费积极性。
(二)经济产业分布分析
近二十年来,辽宁省三产的增加值与GDP占比,可以看出辽宁省三产协调发展较好。二零二零年,辽宁省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2%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超过亿斤;产业同比增长1.8%其中的装备制造业扭转了年初的下降趋势,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同比下降0.7%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有所减弱,说明需求有所回升。
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反映了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提升更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成果的重要体现。反映了近二十年来辽宁省三产占比分布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总体稳定,产业有小幅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比从二零一二年开始,呈现小幅上升趋势。
可以看出,产业升级优化、新旧动能持续转化战略,已初见成效。将辽宁省、江苏省、黑龙江省以及全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行对比,辽宁省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但相较于黑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第三产业占比较高。总体来看,辽宁省第三产业占比长期低于平均值,其中有历史性原因,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工业在辽宁省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