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1什么是金融信息化
根据国家标准《GB/T.51-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51部分:术语》中对“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改造或建设,并使之形成以信息资源为核心要素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
根据国家标准《GB/T.51-》中对“金融”的定义,“金融”是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资本流通活动,并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实现资本配置功能的经济活动。
因此,“金融信息化”可以理解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金融行业进行改造或建设,并使之形成以信息资源为核心要素支撑金融行业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具体来说,“金融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金融行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各项业务流程之间的无缝连接;
对金融行业外部各类客户需求进行智能识别,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客户之间的实时交互;
对金融行业内外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分析;
对金融行业内外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风险因素的预警与防范;
对金融行业内外各类创新机遇进行有效把握,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对创新机遇的共享与协作。
1.2什么是金融信息化行业
“金融信息化行业”是指为金融行业提供各类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其中,“产品”主要指硬件设备、“软件”主要指软件系统、“服务”主要指咨询服务、运维服务、培训服务等。
根据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类型,金融信息化行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子行业:
数据提供商:主要为金融行业提供各类金融数据,包括市场数据、行业数据、公司数据、宏观数据等,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咨询服务。代表企业有东方财富、同花顺、恒生电子、万得信息等。
硬件设备提供商:主要为金融行业提供各类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终端设备等,以及相关的安装和维护服务。代表企业有华为、浪潮、联想、惠普等。
软件服务提供商:主要为金融行业提供各类软件系统,包括核心系统、支持系统、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等,以及相关的开发和运维服务。代表企业有用友、神州数码、海云数据、紫光软件等。
金融科技服务商:主要为金融行业提供各类金融科技服务,包括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区块链服务等,以及相关的创新和咨询服务。代表企业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
二、市场规模
2.1历史数据
年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有所回升,为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银行领域市场规模为亿元,占比47.0%;保险领域市场规模为63亿元,占比19.1%;证券领域市场规模为51亿元,占比15.5%;资管领域市场规模为61亿元,占比18.5%。
年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有所回升,为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银行领域市场规模为亿元,占比47.4%;保险领域市场规模为75亿元,占比19.7%;证券领域市场规模为55亿元,占比14.5%;资管领域市场规模为70亿元,占比18.4%。
2.2预测数据
根据尚普咨询集团的数据显示,
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银行领域将继续保持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在云原生架构、开放银行平台、智能风控等方面加大投入。尚普咨询集团预计年全年银行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占比47.8%。
保险领域将保持最快的增长速度,并在云化改造、智能理赔、精准营销等方面取得突破。尚普咨询集团预计年全年保险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90亿元,占比20.0%。
证券领域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并在交易系统、风控系统、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尚普咨询集团预计年全年证券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65亿元,占比14.4%。
资管领域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在基金、银行理财、信托等资管模式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进展。尚普咨询集团预计年全年资管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占比17.8%。
三、细分市场
3.1银行领域
银行领域是金融信息化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银行信息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银行核心系统:是银行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主要负责银行的账务处理、清算结算、风险控制等功能。目前,银行核心系统主要有两种架构模式: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和新兴的分布式架构。集中式架构以大型主机为核心,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扩展性和灵活性低的缺点。分布式架构以云计算为基础,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银行仍采用集中式架构,但也有部分银行开始尝试分布式架构,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美国摩根大通等。
银行支持系统:是银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银行的客户管理、产品管理、渠道管理、营销管理等功能。目前,银行支持系统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传统的单一系统和新兴的开放平台。单一系统以独立的软件系统为基础,具有专业性和完整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集成性和兼容性低的缺点。开放平台以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为基础,具有集成性和兼容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专业性和完整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银行仍采用单一系统,但也有部分银行开始尝试开放平台,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等。
银行管理系统:是银行信息化的重要补充,主要负责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审计监督等功能。目前,银行管理系统主要有两种技术模式:传统的本地部署和新兴的云服务。本地部署以自建或购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为基础,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成本和效率低的缺点。云服务以租用或购买的云计算资源和软件服务为基础,具有成本和效率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安全性和可控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银行仍采用本地部署,但也有部分银行开始尝试云服务,如中国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德国德意志银行等。
银行应用系统:是银行信息化的重要拓展,主要负责银行的业务创新、客户体验、社会责任等功能。目前,银行应用系统主要有两种创新模式:传统的自主研发和新兴的合作共赢。自主研发以自有的研发团队和资源为基础,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风险和成本高的缺点。合作共赢以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和平台为基础,具有风险和成本低的优点,但也存在依赖性和共享性高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银行仍采用自主研发,但也有部分银行开始尝试合作共赢,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
3.2保险领域
保险领域是金融信息化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受益于保险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保险信息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保险核心系统:是保险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主要负责保险的产品设计、合同管理、理赔处理、资金管理等功能。目前,保险核心系统主要有两种技术模式:传统的单一系统和新兴的微服务架构。单一系统以单一的软件系统为基础,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扩展性和灵活性低的缺点。微服务架构以多个独立的软件服务为基础,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保险公司仍采用单一系统,但也有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微服务架构,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美国安泰等。
保险支持系统:是保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保险的客户管理、渠道管理、营销管理、服务管理等功能。目前,保险支持系统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传统的内部建设和新兴的外部引入。内部建设以自建或购买的软件系统为基础,具有专业性和完整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集成性和兼容性低的缺点。外部引入以租用或购买的互联网平台或软件服务为基础,具有集成性和兼容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专业性和完整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保险公司仍采用内部建设,但也有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外部引入,如中国太平、中国人民、英国保诚等。
保险管理系统:是保险信息化的重要补充,主要负责保险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审计监督等功能。目前,保险管理系统主要有两种技术模式:传统的本地部署和新兴的云服务。本地部署以自建或购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为基础,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成本和效率低的缺点。云服务以租用或购买的云计算资源和软件服务为基础,具有成本和效率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安全性和可控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保险公司仍采用本地部署,但也有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尝试云服务,如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法国安盛等。
保险应用系统:是保险信息化的重要拓展,主要负责保险的业务创新、客户体验、社会责任等功能。目前,保险应用系统主要有两种创新模式:传统的自主研发和新兴的合作共赢。自主研发以自有的研发团队和资源为基础,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风险和成本高的缺点。合作共赢以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和平台为基础,具有风险和成本低的优点,但也存在依赖性和共享性高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保险公司仍采用自主研发,但也有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合作共赢,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等。
3.3证券领域
证券领域是金融信息化行业较为成熟的细分市场,主要集中在交易系统、风控系统、数据分析等方面。证券信息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证券交易系统:是证券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主要负责证券的交易撮合、交易清算、交易监管等功能。目前,证券交易系统主要有两种技术模式: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和新兴的分布式架构。集中式架构以大型主机为核心,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扩展性和灵活性低的缺点。分布式架构以云计算为基础,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证券交易所仍采用集中式架构,但也有部分证券交易所开始尝试分布式架构,如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等。
证券风控系统:是证券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证券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等功能。目前,证券风控系统主要有两种技术模式:传统的规则引擎和新兴的人工智能。规则引擎以预设的规则为基础,具有准确性和可控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适应性和灵活性低的缺点。人工智能以自学习的算法为基础,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准确性和可控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证券机构仍采用规则引擎,但也有部分证券机构开始尝试人工智能,如中国中信建投、美国高盛等。
证券数据分析:是证券信息化的重要补充,主要负责证券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展示等功能。目前,证券数据分析主要有两种技术模式:传统的数据仓库和新兴的大数据平台。数据仓库以结构化的数据为基础,具有标准化和规范化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容量和速度低的缺点。大数据平台以非结构化的数据为基础,具有容量和速度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低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证券机构仍采用数据仓库,但也有部分证券机构开始尝试大数据平台,如中国国泰君安、美国摩根士丹利等。
3.4资管领域
资管领域是金融信息化行业较为新兴的细分市场,主要涉及基金、银行理财、信托等资管模式的信息化建设。资管信息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资管核心系统:是资管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主要负责资管的产品设计、合同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功能。目前,资管核心系统主要有两种技术模式:传统的单一系统和新兴的微服务架构。单一系统以单一的软件系统为基础,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扩展性和灵活性低的缺点。微服务架构以多个独立的软件服务为基础,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资管机构仍采用单一系统,但也有部分资管机构开始尝试微服务架构,如中国南方基金、美国贝莱德等。
资管支持系统:是资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资管的客户管理、渠道管理、营销管理、服务管理等功能。目前,资管支持系统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传统的内部建设和新兴的外部引入。内部建设以自建或购买的软件系统为基础,具有专业性和完整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集成性和兼容性低的缺点。外部引入以租用或购买的互联网平台或软件服务为基础,具有集成性和兼容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专业性和完整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资管机构仍采用内部建设,但也有部分资管机构开始尝试外部引入,如中国工银瑞信、英国施罗德等。
资管管理系统:是资管信息化的重要补充,主要负责资管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审计监督等功能。目前,资管管理系统主要有两种技术模式:传统的本地部署和新兴的云服务。本地部署以自建或购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为基础,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成本和效率低的缺点。云服务以租用或购买的云计算资源和软件服务为基础,具有成本和效率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安全性和可控性不足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资管机构仍采用本地部署,但也有部分资管机构开始尝试云服务,如中国华夏基金、美国先锋基金等。
资管应用系统:是资管信息化的重要拓展,主要负责资管的业务创新、客户体验、社会责任等功能。目前,资管应用系统主要有两种创新模式:传统的自主研发和新兴的合作共赢。自主研发以自有的研发团队和资源为基础,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风险和成本高的缺点。合作共赢以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和平台为基础,具有风险和成本低的优点,但也存在依赖性和共享性高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多数资管机构仍采用自主研发,但也有部分资管机构开始尝试合作共赢,如中国嘉实基金、美国摩根士丹利等。
四、竞争格局
4.1传统IT企业
传统IT企业是金融信息化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主要依托其在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方面的优势,为金融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代表企业有:
华为:华为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提供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供商。华为在金融信息化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客户资源,主要为金融行业提供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终端设备等在内的硬件设备,以及包括云服务、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区块链服务等在内的软件服务。华为在金融信息化领域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
浪潮:浪潮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器提供商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供商之一。浪潮在金融信息化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影响力,主要为金融行业提供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在内的硬件设备,以及包括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平台等在内的软件服务。浪潮在金融信息化领域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等。
用友:用友是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提供商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商之一。用友在金融信息化领域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和客户基础,主要为金融行业提供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审计监督等在内的管理软件,以及包括云服务、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在内的软件服务。用友在金融信息化领域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太平等。
4.2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是金融信息化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主要利用其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实力和用户流量优势,为金融行业提供创新型的金融科技服务。代表企业有: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供商。阿里巴巴在金融信息化领域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主要为金融行业提供包括支付宝、芝麻信用、蚂蚁集团等在内的金融科技服务,以及包括阿里云、阿里数加、阿里达摩院等在内的技术服务。阿里巴巴在金融信息化领域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
腾讯:腾讯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也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供商。腾讯在金融信息化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主要为金融行业提供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