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融时报评稳定总体物价水平有坚实基础金 [复制链接]

1#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马玲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5%,涨幅与上月持平。10月份当月物价涨幅虽有所扩大,但主要还是受到食品价格尤其是食品价格中的畜肉类价格、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从1至10月份整体来看,CPI同比上涨2.6%,仍然在年初预定的3%左右的预期目标内。

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都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目标,谈及未来货币政策走向问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强调,应该看到,当前猪肉等食品价格上升主要是供给因素造成的,要从增加供给着手,来解决食品涨价问题。在此环境下,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前瞻性和灵活性,这对于当前扩大内需和实现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有积极作用。

物价上涨结构性特征明显

“从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食品和能源价格更容易受到一些季节性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从观测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讲,采用核心价格指数衡量全社会的价格水平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在目前食品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下,要合理使用核心CPI来衡量全社会的通胀水平。

刘爱华认为,当前物价上涨继续呈现了结构性上涨的特征。就CPI整体而言,主要是食品价格带动的,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带动CPI上涨3.05个百分点,对CPI贡献率达到了80%。就食品内部而言,也出现结构性特征。在食品中,上涨最快的是猪肉,猪肉价格10月份上涨了.3%,对CPI整体带动接近64%,贡献率达到了近三分之二。

“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食品价格上涨难以扩散到非食品价格和工业产品价格,在总需求仍未逆转的当下,全面通胀很难出现。”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猪肉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推升食品价格,但也会挤出对非食品的消费需求,非食品项的价格反而有下行压力。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主管王静文认为,当前最主要矛盾是受供给端影响的猪肉价格在起作用,而非经济过热下的需求旺盛。相反,非食品价格与PPI的低迷反映了社会总需求偏弱。在货币增速保持稳健的情况下,结构性的通胀难以转变为全面通胀。

“考虑翘尾因素,年CPI将呈现显著的前高后低。”王静文判断,预计明年一季度将成为全年CPI的高点,但随后将有所下降。明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回落将推动CPI进入较为显著的下行区间。

货币政策要以预调微调为主

“本轮涨价因素单一,除去畜肉项的过快上涨之外,CPI非食品项仍在下行,PPI仍为负值,未来两个季度虽然趋于上行趋势,但也较为可控。”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货币政策虽然受到一定限制,但也没必要收紧,当前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仍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最终落实在逆周期调节的总体目标上。

王静文认为,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仍然需要把握物价和增长之间的平衡。从稳增长角度来看,有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必要,与此同时,要更多地依靠财政政策来进行逆周期调节。

央行日前发布的《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预计进入年下半年后,翘尾因素对PPI的影响将小于年且更加稳定,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逐步消退,两者间的差距有望趋于收窄。

《报告》进一步谈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稳定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促进总体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

用好“组合拳”稳定物价

那么,未来猪肉价格走势如何?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近期多措并举稳定猪肉市场供给,大批储备肉投入市场,加大了猪肉进口,大力度鼓励生猪养殖,将有助于促进猪肉供需平衡,猪肉价格阶段性地有所回落。由于生猪养殖周期在6个月左右,生产供应恢复正常至少要到明年一季度以后,也意味着猪肉价格上涨势头很可能会延续到明年一季度。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提醒,有关部门有必要防范结构性物价上涨,尤其是防控猪肉价格外溢效应带来牛羊肉、鸡鸭肉、水产品等肉类价格全面上涨,扩大各种肉类食品供给。

在供给端发力的同时,业内专家指出,目前物价出现多个层面的分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