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在数字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网络安全、市场垄断、数据权属不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新问题。潘伟明明确指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潘伟明表示,金融科技能够帮助金融企业更好地分析和利用现有数据,更快捷地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更深入和低成本地挖掘用户需求,提供场景化、生活化驱动的产品服务,扩大产品和服务范围,拓宽客户基础。当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专业人才需求的扩张,相关统计显示,92%的金融科技企业目前正面临严重的科技专业人才短缺。在潘伟明看来,对科技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顺应当下5G等科技迅速发展的趋势,提前谋划,提前实现银行的科技化升级;同时也是顺应客户投资理财等操作方式的转变,线下网点发挥的作用可能越来越弱,线上化大势所趋,并将决定未来银行的竞争优势。其实不同企业、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流通和价值共享越来越频繁,企业正沿着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商业模式聚合,构建具有规模效应和协同创新优势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并最终发展为高水平、深层次、多维度的生态竞合。目前看,国内小范围内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以及微型、中型生态正在逐步、自发的垂直构建过程中,不同产业链和生态圈的大范围开放融合尚未形成。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传统产业金融应当加速向产业数字金融转型,适应和推动产业生态圈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产业数字金融要做的是“现在未来时”,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践行“育先机”的重要体现。但产业数字金融建设并不能一步到位,线上化和数字化并行是普遍的推进方式,未来终将融入开放、共生的产业数字生态。银行需根据核心企业自身数字化能力,分类施策,强化供应链生态的数字化基础。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数据积累较好的供应链生态圈,应着力提升平台开放共享能力,通过开放建设,真正融入供应链生态体系,快速实现“四个数字层次”的落地实施,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全链式智能化的数字金融服务;对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线上化体系不够完备的供应链,银行可利用数字化领域的实践经验,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优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整个供应链生态的数字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推进系统对接,逐步实现数据积累挖掘和信用创设,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科技和金融服务,增强客户黏性。金融科技的应用,助力金融服务标准化、模型化、智能化,升级优化了金融业现有的服务模式。未来,潘伟明将继续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努力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