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顾客扫码支付。中新社记者吕少威摄
(年中经济观察)中国数字金融如何领先世界?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张文绞)未来国际金融的竞争很可能集中在金融科技领域,金融科技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竞争力。年上半年中国数字金融依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寻求继续保持优势和竞争力。
中国数字金融领先世界,一方面指数字金融发展规模大,另一方面指数字金融科技创新多。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指出,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中国西部经济落后,获得银行信贷及相应金融资源少;而经济发达地区获得的银行信贷及相应金融资源多。从年到年,移动支付正在打破传统的“黑河—腾冲分割线”,东西部金融服务可得性差距缩小了15%。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金融所带来的变化可能是革命性的、历史性的。
数字金融不仅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广度,还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深度。受益于数字金融科技发展,金融服务得以持续下沉。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年5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万户,同比增长35.4%。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表示,数字金融发展使得很多中小微企业与银行机构建立某种联系,并通过这种长期稳定的联系增进中小微企业信用。
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认为,中国数字金融领先还体现在移动支付较高的渗透率。目前中国移动支付整体渗透率超过60%,而同期美国不到10%。对中国用户而言,移动支付已经无处不在。海外机场扫码退税、超市自助付款、地铁扫码购票等,扫一扫,挥一挥,移动支付正在改变和重构人们的消费习惯及生活方式。
国际机构毕马威联合澳大利亚金融科技风投机构H2Ventures此前发布《全球金融科技强》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占据了前十名中的四席。李振华接受中新社采访表示,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并不落后于国际,在区块链、金融云计算、大数据、AI等领域,中国金融科技基本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
中国数字金融在全球保持暂时领先的位置来之不易,下一步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继续保持这种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李振华认为,数字金融保持竞争力要做到“锐意创新,包容审慎”。中国移动支付之所以领先全球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家政策包容审慎,支持创新;二是信息技术爆发式增长和金融服务相对滞后两者交叠,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因此,未来数字金融要不断锐意创新,政府监管要包容审慎。
黄益平认为,中国要想保持在数字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就要平衡好创新与风险的关系。第一,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模式还不够成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