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宁房市股价双飞,背后的道理新浪财经 [复制链接]

1#
来源:正和岛“只有等到崩盘之后,我们才知道经历的是不是一场泡沫。”人工智能、5G技术、新基建等新概念相继出现,中国市场一片欢呼,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相关布局。这些现象是否真实?未来,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是否一路向好?监管层、公司和投资者应该持有怎样的预期,并做出怎样的调整?6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接受岛君专访,并就上述问题进行回应。观点犀利,信息量大,推荐大家阅读。口述: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采访:杨羽婷来源:正和岛商业洞察(ID:zhenghedaoshangye)对于新基建,需看清3点真相“新基建”概念出来后,整个市场都处在比较兴奋的状态。我很欢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我个人对于新基建,持有比较保留的态度。这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按照政治局会议,新基建的总量从目前来看,并不足以帮助我们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即它不是能解决当前经济放缓的做法。而且,新基建最开始的提出也并不是为了应对疫情,所以不管从目标还是手段来说,它跟这段时间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并不完全一致。第二,任何一个新技术出来的时候,都会出现投资超前的倾向,这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比如19世纪中叶,英国就出现了铁路建设的狂热和泡沫,项目供应过多,每家每户都拿出自己的储蓄来投资,结果根本没有那么多需求,政策还突然收紧了,资金又纷纷撤出,很多铁路公司就倒闭了。当时,英国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泡沫,有三个原因:一是技术进步,英国正值工业革命,铁路能拓展工业产品的市场。二是人们没有经历过这种技术进步,由此产生了许多遐想或者希望。三是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人们比较强烈的投机情绪。第三,旧基建已经严重过剩,而有些项目可能会以旧基建之实,却打新基建之名,参与到这场建设浪潮中。我个人对于新基建比较保留,主要不是因为担心由此产生的泡沫。我更担心的是,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因此进一步拉低很多投资的效率,并进一步推动今后债务的形成的可能。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时候,很多说要布局这个技术的上市公司,只要公开提起这个概念,股价都会上涨。我估计到了5G技术的时候,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大部分人相对不太认真负责,没有进行应该有的研究,以至于他们听风就是雨。包括很多投资者,根本不知道公司是做什么的,没发现很多公司完全就是蹭热点。就像当年有公司改名叫P2P一样,很多公司虽然本身不是,但可以借用5G这样的题材,通过改名字、公告等方式,把自己装扮成5G公司,来讨投资者喜欢。新基建代表“实体经济”就没有问题吗?很多人看好从事实业的企业,还有些专家建议公司更多地从股市,而不是银行体系获得发展资金。我并不反对这种提议,但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