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机构服务日益转向手机端,金融APP成为许多用户办理业务的主要渠道。如今,转账、借贷、还款、支付,都可以通过金融APP轻松完成,但这也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目前,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4万个、APP51.4万个、跨境电话41.5万个,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预警超20亿人次。百利好提醒投资者,谨防假冒APP防范骗局要上心。
当前假冒APP实施的金融诈骗层出不穷,诈骗分子推出的大量“李鬼”式APP,主要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进行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部分诈骗平台甚至宣称具有“国企背景”,以“国字头”名义吸引用户,以“拉人头”模式发展下线,给一些网民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假冒APP行骗方式
诈骗分子的套路大致有5步。首先,用“高额度、低利息、不查征信、到账快”等夸张内容,以网页、短信、广告等方式“广撒网”吸引眼球,用以筛选和锁定有借款意愿的诈骗目标。第二步,骗子假冒客服通过手机号添加支付宝或
如何防范假冒APP?
面对这种真假难辨的应用程序,我们如何练就火眼金睛呢?目前这种冒牌APP在一般应用市场难以直接搜索到,但用户仍可在一些贷款APP的导流或浏览器的推荐甚至假新闻链接的诱导,通过网页链接、短信等方式下载并使用。
百利好提醒大家,防范骗局要做到“三不”
1)不随意下载假冒金融类APP,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在不明网站下载假冒金融类APP。凡是有金融需求都要找正规金融机构,去
2)不盲目支付所谓前期费用,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正式放款前是不会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费用的。网民应擦亮双眼,遇到需要提前收费的所谓金融公司,请提高警惕、及时核实、迅速远离,避免上当受骗。
3)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要保持冷静,及时留存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