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严银行资产风险分类标准来了逾期90天 [复制链接]

1#

为促进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资产质量,银保监会4月30日出台《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将风险分类对象扩大到全部金融资产,对资管产品提出穿透分类要求,逾期90天以上的债权,即使抵押担保充足也应归为“不良”,是此次暂行办法的最严之处。

“上述标准要求商业银行对金融资产开展的风险分类,严格遵循真实性、及时性、审慎性,这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银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最严之一:风险分类扩大到全部金融资产,对资管产品穿透分类

将风险分类对象扩大到全部金融资产,对非信贷资产提出了以信用减值为核心的分类要求,并且对资管产品提出穿透分类要求,是此次暂行办法的重大亮点。

暂行办法称,商业银行应对表内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债券和其他投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等。表外项目中承担信用风险的,应比照表内资产相关要求开展风险分类。

此外,商业银行对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或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风险分类时,应穿透至底层资产,按照底层资产风险状况进行风险分类。对于无法穿透至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应按照基础资产中风险分类最差的资产确定产品风险分类。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称,现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54号,下称“指引”)主要针对贷款提出分类要求,对贷款以外的其他资产以及表外项目规定不细致。部分商业银行对投资债券、同业资产、表外业务等没有开展风险分类,或“一刀切”全部分为正常类。商业银行投资的资管产品结构较为复杂,许多银行对投资的资管产品没有进行穿透管理,难以掌握其真实风险。为此,暂行办法将风险分类对象由贷款扩展至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金融资产,对非信贷资产提出了以信用减值为核心的分类要求,特别是对资管产品提出穿透分类要求,有利于商业银行全面掌握各类资产的信用风险,针对性加强信用风险防控。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资产结构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原来主要就是信贷类资产,但现在的除了信贷类资产之外,非信贷类包括债券投资、同业投资等占比飞速上升,”曾刚称,原来只是针对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不能够反映出银行整体资产所面临的风险状况。

曾刚认为,非信贷资产虽然风险性质可能和信贷是一样的,但并没有按照风险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和风险准入,现在的信用风险管理是不完善的。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把原来的信贷类风险分类,扩展到整个金融资产的分类,将整个银行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来。

曾刚表示,资管类产品的穿透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资管类产品的风险管理水平,这一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资管类产品穿透风险的计提,并不构成银行风险的上升,资管类产品在打破刚兑后,实际上是银行表外业务,这块业务所涉及的信用风险跟银行是无关的,但涉及到信贷类资产的投资,意味着银行也应对这类资产进行比较严格的管理,保证规范性。

最严之二:债务人有5%不良,其他债务也计入不良

借鉴“实质性”不良的概念,考虑到对公客户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相对完善,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对非零售资产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时,应以评估债务人的履约能力为中心,债务人在本行债务有5%以上分类为不良的,本行其他债务均应分类为不良。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称,根据现行指引,贷款风险分类以单笔贷款为对象,同一债务人名下的多笔贷款的分类结果不尽一致,既可以是正常类,也可以分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