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马*贾广亮)“十三五”时期,在国家棉花种植区整体西进、棉纺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三年一定”的新形势下,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紧紧盯着“国内高品质棉花短缺”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迎接挑战,顺势而为,持续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不断提升棉花生产的综合效益,棉花亩产从“十三五”初的公斤增加到公斤,增幅达30%;轧花质量从“双28”提升到“双30”,一举成为*发展优质棉的样板。
农机装备助推现代农业升级
连日来,数十台采棉机在园区老龙河示范区的棉田里来回穿梭,有序进行着采棉作业。这些被称为“下蛋机”的新型采棉机将采收、打包合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棉花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赵月中是老龙河示范区的种棉大户。今年,他承包种植了亩棉花,由于采用了多项现代农业技术,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均好于往年。“以前,这么大一块地的棉花,需要20多个人采摘半个月的时间,现在有了采收机,两三天时间就采完了,省时、省力、省工。”赵月中高兴地说。
五年来,园区积极实施棉花全程机械化项目,先后与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农科院、中国农机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如今,这一梦想已变为现实,棉花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五年来,园区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专业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7家,无人机植保企业发展到2家,现有约翰迪尔等大型进口采棉机30余台,配套机械余台(套),服务天山南北。
“科技+农业”,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9月26日,中国农科院棉花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园区老龙河示范区召开,专家组一致表示,中棉所培育的特璞棉新品种及其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对昌吉州乃至全疆棉花生产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中棉所培育的特璞棉新品种及其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在园区老龙河进行了试验。经此次现场测产,棉花亩产公斤,皮棉公检平均纤维长度30毫米。“多区域试验证明,特璞棉特性优良,运用“宽早优”新型植棉模式,可实现棉花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宋美珍说。
“十三五”期间,园区全力推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棉花质量提升和棉花品牌化发展战略,根据辖区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逐渐形成以“新陆早57号”为主,其他品种为辅的棉花种植格局。同时依托中国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等国家级平台机构,开展优质棉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中棉、特璞棉、中棉等一系列优质棉新品种在园区持续开展试验示范,经加工的皮棉普遍达到“双30”以上的质量标准,为棉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种源。
联合播种机在播种棉花。马*摄
打通棉花全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棉花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产业链过短,附加值低。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审时度势,结合棉花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拓展、优化棉花产业链的对策思路。
泰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植物蛋白加工、饲料生产、畜禽养殖、食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十三五”期间,该公司在棉花上大做文章,深度挖掘棉蛋白产品价值,在全国率先突破工艺瓶颈,成为全国顶尖的棉蛋白供应商。年底,该公司生产的棉蛋白产品供不应求。泰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闫卫疆说:“在园区的引导下,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研发团队合作,成功研发出高蛋白棉粕新产品,赢得了国内诸多大型饲料企业的青睐。”
“一般的衬衫是由40支棉纱加工成的,而这批衬衫用的是支棉纱,市场上绝无仅有。衬衫上有CCIA的标志,这是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英文缩写,意味着从品种到种植、加工都来自联盟成员。”在年8月4日举办的高品质棉花可持续发展暨纺织服装产业升级高峰论坛上,工作人员指着现场展示的一件衬衫介绍道。
据了解,支数越高棉纱细,织就的衣物质量越好。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成立于年。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不断加大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交流,通过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探索建立棉花生产供给新模式,推动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期间,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引进的优质中长绒棉示范品系“中棉”,在*精河县试种高品质棉花,生产原棉共约吨,每吨加价元后,被河南同舟棉业和雅戈尔集团收购。公检结果表明,“中棉”原棉的纤维长度、强度均接近32,高出*棉花主体品质4个档级,全面超越澳棉标准。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理事长李付广表示,今后该联盟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采用现代生产模式,引领我国棉花由量向质转型升级,解决我国棉花产业多年来存在的品质短板问题,打造一个“从种子到衬衫”的闭环。
“时”与“势”已聚集,今天的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奋进姿态,奔走在发展智慧农业的大道上。
来源:昌吉日报
编辑:汪峰
校对:周义
审核:张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