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没有金融专业背景,如何把个人理财做得井井 [复制链接]

1#

没有金融背景不可怕,怕的是听了几句似是而非的投资歇后语,就高喊一声「我会了」冲了上去。

比如说,听了一句「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马上一通操作,把投资分散到了餐饮、酒店、民宿、航空几个领域。殊不知,这几个行业的风险具有极强的相关性。貌似没放进同一个篮子,其实这几个篮子已经给上了「铁索连环」,捆绑在了一起,要砸就会一起砸。

比如说,看了一点地摊投资教材,就开始盯着所谓的「黄金交叉」,每天盯盘,频繁操作,自以为是股神再世。殊不知,早有行业数据表明,持仓小于30天的投资者,相较持仓大于天用户平均收益率要少98%,频繁交易很多时候只会白白损失手续费。

再比如说,听到一点「小道消息」就以为挖到了金矿,其实,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尤金?法玛的理论,金融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各种利好消息会迅速被市场所吸收,根本来不及让个人投资者作出反应。即便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个别不为人知的消息的确能影响收益,凭借散户的渠道,又能接触到多少真正的独家消息呢?跟风追捧妖股,自以为上了财富自由的快车道,实际上往往搭上的是通往天台的「灵车」。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没有金融知识就注定和理财无缘。金融并不神秘,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至少可以用来防身,避免一时冲动铸成大错。

首先,应当学会从风险和收益两个维度去评估投资组合,并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动态调整。

各种投资的形式,不管是储蓄、基金、股票乃至放高利贷(绝对不建议),别看它叫什么,本质上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赚取相对可控的低回报,要么获得更加不可控的潜在高回报。

如何取舍呢?不妨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假如你按一个按钮,有50%概率白白获得一万快,也有50%概率白白损失一万快,你会不会按这个按钮?如果你的回答是不愿意,那么你和我一样,是风险厌恶型选手,追求的首先是个人财富的保值,而不是一夜暴富。

人的风险偏好可能在不同人生阶段有所变化,这就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财姿态,避免让自己的理财操作系统流于僵化。譬如说,我在上学的时候问家里借了点小钱练手玩股票,抱着「没了就是没了,交个学费」的心态进行操作,这时养成的习惯,到了自己成家立业、理财目的发生了变化之后,就必须要做出调整,因为有的学费就再也交不起了。

在理解了自己的风险偏好之后,就应当学会正确地分散风险。开头提到,仅仅是购买多支股票,并不是分散风险的正确姿势。如果某两类资产都属于高风险类型,而且天然容易同向波动,那么同时持有并不能有效规避风险。试想一下,如果同时买了酒店和航空公司的股票,一旦疫情反扑,那么实现的不是避险,而是风险的加倍。

再者说了,分散投资并不可能消除风险,只能消除个别公司、个别资产的风险。做个极端假设,哪怕把市面上的股票都买了一遍,那么依然会收获股票市场整体的风险。这就提醒了我们,要丰富投资的品类,而不满足于丰富同一品类中具体的产品。

这时候,就需要学会借助外脑了。对于如股票、债券、现金、外汇、大宗商品等复杂的领域,哪怕具有金融专业背景,也难以理解得面面俱到,不妨选择相关的基金产品,间接实现跨品类分散投资的效果。

另外,在理解了风险之后,也要正确看待收益,及时止盈和止损都非常重要。

以基金投资为例,有一条基本的原则:不能完全凭借过往收益数据指导未来的投资决策。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新能源汽车、光伏、5G概念基金,在新基建的红利期的确表现亮眼,但当风口过去,同样的基金经理涉足陌生的领域,就未必能复制过往的成绩。

真正优秀的投资组合,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与设定科学健康的投资比例,不断作出动态调整,在收益达到预期时落袋为安,即便是能够赚钱的基金,也不能放着不管。

说到最后,以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即便是有金融专业背景,也不排斥借助他人的智慧、选取科学的工具帮助进行决策。

在浩瀚市场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通过几年在学校的学习,几乎不可能在某一个投资领域成为专家,更别提充分理解多种产品进行组合了。但至少,金融专业的知识,能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风险偏好、正确理解分散投资的意义,并且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理财目的找到借助外力的契机。

例如,可以在支付宝搜索“帮你投”,借助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Vanguard集团的能力所打造的一站式智能投资顾问服务,持续跟踪市场动态,并且根据市场情况自动调仓,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实践。

不必神话「金融专业知识」,只要在理解自己理财需求的同时,对市场保持敬畏,再加上趁手的工具,任何人都有能力让理财变得井井有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