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冷链物流金融业务模式amp应对金融风 [复制链接]

1#

01前言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期以及改革开放攻坚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面对特殊时期,我们迎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研究冷链物流领域的从业者来讲,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冷链物流市场正从基础物流服务模式向物流增值服务模式转变。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冷链物流领头企业正打算尝试并且超越这个阶段,企业管理者正在对供应链上下游的整合,向着综合性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方向发展。当前做的比较好的是顺丰与京东,许多企业也正是以京东冷链为榜样,加以学习。

这几年冷链物流仍然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注册的企业数量也在增加,经营的模式也在多样化,不局限于某一种运营方式。之所以说物流金融需求旺盛,这是因为冷链物流是一项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的行业,融资难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也是很多金融机构探索解决的问题。

02目前的冷链物流金融现状分析

1、规章制度得到了基本的完善

当前,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制度环境趋向完善,冷链物流业务的迅速开展与体系构建不断完善得益于法律的支持和政策的允许,包括国家法律政策的认可。

2、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以我国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为典型案例来说,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成型,并日益成熟和发展。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已悄然形成。加上我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冷链物流企业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的应用方面已初步完成了基础业务系统的建设,下一步需要往更深层次的系统建设(对于发展时间较短的企业还需要跟进)。

3、业务需求潜力较大

我国冷链食品产量巨大,人均消费量每年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此基础上,我国生鲜产品产量仍保持快速增加的态势。

综上,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市场前景光明,在冷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方面拥有比较良好的基础,潜在的发展市场潜力较大。当然在快速发展繁荣的背后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如金融方面。

03当前我国现有的冷链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一、物流金融传统业务模式

物流金融主要运作模式为资产流通模式、资本流通模式、综合运作模式,存在的主要产品有信用证担保、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反向担保、保兑仓等多种产品和金融机构合作模式。金融机构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信用贷款、仓单质押、贴现、融资租赁、有价证券的交易和担保业务中。

二、针对冷链物流金融的创新业务模式

1、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模式。

对于冷链供应链物流企业来说,自身的产品对低温环境要求较高。与普通物流企业相比,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成本更大,需要更高的运营成本,回报周期长。所以,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支持优质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2、基于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参与下的物流金融模式。

中小企业冷链物流金融的风险在于其业务基础是分散的个人信用,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大,协会将分散的会员以组织的形式动态地联系在一起,规范化管理。在“团购模式”的形势下,将分散的个人信誉转化为集体信用,并设立担保基金,这样的话就可以集中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担保授信额度。这也是应对个人贷款创业难的解决办法之一,当然这种方法也在探索中,或者是,目前还没有大范围普及开来。

04冷链物流金融服务风险分析

1、法律环境风险。由于冷链金融业务牵扯到各方主体,质押物在流动时容易产生所有权纠纷,而且我国冷链物流金融尚且处在发展的阶段,缺乏可以依据的指导性法律文件,这也表明我国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2、信用风险。对于一些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来说,他们很有可能会在质押过程中使用一些不合法的产品或者一些质量比较差的产品代替优质产品;而有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赢得金融机构的资金,这样就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风险,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筹集资金发展企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金融领域发展的一个空缺之处。

3、质押物风险。质押物的风险来源,一种是质押物的特殊性,冷链物流企业的质押物都是一些冷链食品,难以进行储存,很少以不动产作为质押物;二是监管机构即第三方冷链物流机构保管不善。

4、技术风险。在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网络技术落后,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造成质押物数量和质量不匹配。

冷链物流金融风险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讲述的虽然比较宽泛,但是具体实施起来,需要整个行业的努力。

1、加强信息化管理。冷链物流金融服务开展后,需要对客户的价值进行识别、个性化服务需求等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变化迫使银行金融机构收集和掌握大量信息来保证决策的可信度。因此,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来有效地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金融机构一直在开展的业务,旨在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拓展冷链物流金融融资渠道。银行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资产并购、IPO等方式扩大其市场规模。通过建立风险损失补偿基金和对资金的整合,冷链物流金融运营商可以对中小冷链物流业务中发生的风险承担赔偿责任。

3、完善政策法律法规。由于冷链物流金融业务的飞速发展,参与冷链物流金融的各方主体也会越来越多,当事人的利益诉求也会变得复杂多样,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理清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4、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影响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吸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从整体上规范和创新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当然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更多的金融机构重视起来。

来源:黄传强say物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