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游记发源地在哪作者是吴承恩吗 [复制链接]

1#

小时候,到了冬天的晚饭后,最惬意的事是盘着腿到爷爷的炕头上听他讲《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故事。

爷爷从小是个孤儿,四岁的时候曾祖母收养了他。没上过学的爷爷在村里不仅讲故事讲得好,而且“八音会”里的鼓、锣、钹、旋、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样样精通,尤其是大锣和二胡玩的贼溜,这些乐器全是跟着秧歌戏班自学成才的。他是从戏本和教戏、唱戏的师傅那里学会读书和讲故事的。

爷爷嘴里的戏一出接着一出从没有讲完的时候,从纣王到姜子牙,杨戬到苏妲己,申公豹到土行孙,再从玉帝到唐僧,孙悟空到猪八戒、高老庄……,今天讲到哪一出故事,明天绝对是“书归正传,接上一回说”。阴阳顿挫、声情并茂,我们哥几个经常让邻居的小孩子羡慕不已,他们需要提前预约偶尔才能蹭到炕头边上或搬个凳子在脚底(屋子里的地板上)听上一半回,在当时那绝对是高档的“文化盛宴”,在我们心中绝不亚于现在的“德云社”和“刘老根大舞台”。

现在想起来爷爷当时讲的《西游记》其中包括:如来传经东土,观音大唐寻取经人,蟠桃会,偷老君仙丹,齐天大圣闹天宫,孙悟空战二郎神,花果山,沙和尚,猪八戒,马龙马,车迟国,狮陀国,黄风怪,红孩儿,白鼠精,蜘蛛精,蜈蚣精,狮子怪,过火焰山,猪八戒拱稀屎洞,路遇女儿国等等这些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他的故事来自于晋东南地区古老的民间传说,属于口述历史的范畴。

直到前些年,我去陵川徒步,从黑风洞到莲花村,才下意识的感觉到这就是爷爷故事里的西游记西行路线上的地名。

莲花山、黑风洞、火焰洼、师傅岭、佛子山、打猪壑、猪圈郊、猪头山、盘铺、黄松背、黄虎掌、九莲窑、大王、小王、灵龟石、豹头沟……看到这些既陌生却又感觉有些耳熟的地名、山名,许多驴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神话小说《西游记》。这些自古就出现在太行山区陵川县的地名、山名,难道真的与《西游记》有着某种渊源?

出生在陵川县六泉乡高家村侯孝义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他列举了如下例证:

书中有黑风山,六泉有黑风洞;书中有火焰山,六泉有火焰洼;书中有猪八戒,六泉有打猪壑、猪圈郊、猪头山;书中有牛魔王,六泉有牛皮玉;书中有盘丝洞,六泉有盘铺;书中有莲花洞,与六泉乡相邻的古郊乡有莲花山;书中有熊罴怪、熊山君,陵川古八景有“熊山吐月”;书中有黄风岭虎怪,六泉乡有黄松背、黄虎掌;书中有水帘洞,六泉有灵泉瀑布;书中有九曲盘桓洞、九品宝莲洞,六泉有九莲窑;书中有水帘洞,陵川古八景有“灵泉瀑布”;书中有柳林坡,六泉有漫柳坡;读者对书中印象很深的金角、银角大王,六泉有大王村、小王村;书中的九头怪,陵川村名中自古有九头十八掌之说;书中有平顶山,六泉乡海拔最高处为.9米的板山,山顶极平,上有庙宇;书中有老龟,六泉香磨河有一灵龟石;书中的五行山,就是现在的太行山;书中有狮驼岭,陵川崇文镇有狮古桥村、圆圪驼村;书中有豹头山,六泉乡有豹头沟;书中有白骨精,旧时六泉乡香磨河峡谷悬崖下棺柩比比皆是,白骨随处可见……

侯孝义又发现了“世外洞天”:书中许多词语都是陵川本地的俚语方言。“‘咯嚓’(树枝折断声)、‘唿喇喇’(乱石滚动声)、‘扑轳轳’(野鸟惊飞声)、‘掬律律(表动作迅疾)、’骨嘟嘟‘(表山泉流淌)…….这些词语如今仍在使用。”另外,书中还将“脚踝”说成“孤拐”,身体动弹说成“骨冗骨冗”,“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陵川方言。”

“弄喧”、“过梁家火”、“赖皮搪倒”、“馍馍块把”、“扢扑不趁手”、“屹蹬蹬”、“红媸媸硬搠搠”、“怎的来”、“不识耍”、“拐角上几年上”、“上溜头白强强”、“好人呀争不上手”、“不犯红沙怎的来耶”、“该甚个罪”、“在哪里见他来只情跪着磕头”……,在《西游记》中的陵川方言或习惯用语有余处。

《西游记》中经常出现的“葫芦”、“蔓菁”、“萝卜”、“马兜铃”等植物、中药材都是六泉一带盛产植物,而“蝎子精”、“蜈蚣精”、“金蝉”等妖怪形象,也能与陵川境内较多的蝎子、蜈蚣、蝉等虫类一一对应。

若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没有对陵川风土人情及方言的深刻了解,远在千里之外异乡他府且从不涉足陵川的外省人吴承恩,是不可能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恰到好处的。

他对吴承恩当年采风的路线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从洛阳白马寺出发,绕辉县南寨镇西上,经三郊口的沙窑、孙石窑,进入陵川县的东双脑,在黑风洞小憩之后,沿香磨河峡谷进入赤叶河、高家,登上太行绝顶--六泉乡的黄松背,天地为之宽阔,老夫子便产生到了“西天”的意念。“这条路自古以来就是官道。”

巧合的是,高家村的5个自然庄背后,有一道约1.5公里长的山岭称师傅岭,与巍巍佛子山数里之许,遥相呼应,又有什么寓义呢?六泉乡有一个村子原名为“拱山底”,距佛子山约1公里。

与《西游记》有关的素材,在晋城并非绝无仅有。虽然西游记故事传说在国内流传盛广,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是,在晋城境内却能发现相关的实物内容。

孙悟空手持的不是金箍棒,八戒手里拎的不是钉耙……在泽州县柳树口镇东中村南的紫金山上,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发现一座创建于元代的寺庙。让人惊奇的是,寺院背后的绝壁上,有元至元三十年(年)雕刻的精美的“三藏取经”摩崖造像。

在高平市神农镇故关村炎帝行宫正殿廊檐上,西游记人物木雕赫然其上: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及白龙马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脚踩风火轮的哪吒形象出现。

虽然炎帝行宫创建年代不详,但庙内现存一通明成化十一年(年)《重修炎帝行宫碑》。这从侧面说明,这组西游记人物木雕的创作时间,比小说《西游记》成书时间()早98年。由此可见,晋城很有可能是《西游记》故事的重要发源地。

晋城还有其他与西游记有关的地名和物证吗?有!

在晋城的历史上,有一条明代以前就开通的“南阳丝绸古道”。在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至阳城县董封乡十几公里的古道中,群峰叠嶂,林木茂盛,溶洞成群,地河纵横。从古到今,这里有关西游记人物的传说不绝于耳:土沃乡马后园村是弼马温养马之处;在马后园村旁有条东西流向的流沙河;流沙河的北岸有个村子叫高家庄,庄子的背后有个不足30户的高老庄,庄北山洼里有一洞叫八戒洞;高家庄对面有个褚家庄,原名“猪家庄”;褚家庄旁有条“洞子沟”,沟内有“红孩儿洞”“蜘蛛洞”“牛魔王洞”“八戒洞”“狐仙洞”等九妖十八洞,这是西游记发源的最有力见证。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蒲泓村福胜寺,院内石刻有康熙年碑刻:《主持比丘慈泉记》比丘性仁号慈泉沁水蒲泓里人,俗姓张,父张守福母高氏,万历二十九年()辛丑二月二十四日戊时诞生室中------崇祯壬申()。横梁上也有西游记木雕,“指点迷津”画幅里从左到右依次为沙和尚、猪八戒、唐僧、孙悟空以及佛菩萨,沙僧和悟空手拿自己的兵器,猪八戒手牵白龙马,唐僧双手作揖,面向佛菩萨,雕工精美,栩栩如生。这应是西游记成书后又一新作,我们不禁惊叹,西游记故事在晋城流传已由来已久,且深入匠心。

大家知道,《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被称作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

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玄妙,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呢?这部作品内容宏大而寓意深刻,故事生动幽默,文笔精妙,诗词清新脱俗。它是由一名作者完成的吗?如果是一个人独立创作完成,那此人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极具才华之人。但是,这样一本近乎天书的奇书,其作者到目前还是有争论的谜。

在致宁编写的《西游记前传》一书中,有对《西游记》作者较为系统、严谨的考证。现存最早正式的西游记出版版本是刻版: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时间大约在年,即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年。此时,西游记的名称已经固定,就叫西游记,内容和目前人们看到的西游记基本一致。但是这部正式出版的西游记却没有署名作者是谁,而只是在封面留下了“华阳洞天主人校”。

早在南宋时出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说经话本。作者不详。全书三卷,十七段。金代有《唐三藏》、《蟠桃会》等故事作品,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等。明初朝鲜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提到有《西游记平话》,其中概述有关于释迦摩尼佛有三藏金经欲送东土解度群迷,观音去大唐寻找取经法师的取经背景情节。这部元末明初的西游记已十分近似后来的百回本西游记,并且已经广泛流行。

明朝建立于年,此时距离西游记首个官刻版世德堂本出版年份年还有年。这样一来,后人便难以将此书以西游记的名字归于自己个人的名下,从来不敢说自己就是此部作品的作者。

致宁在《西游记前传》中指出,西游记作者的可能有四:

其一、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曾号“洞天真逸”,四川新都(今成都)人,明代文学家,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其二、吴承恩(约年-年),吴交友甚广,好友有宰辅李春芳,九江知府朱曰藩,大理寺卿陈文烛,都是有才华的人。有《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记载有:“吴承恩《射阳集》四册、《春秋列传序》、《西游记》。”但未说明是什么类型的作品。

(吴承恩像)

其三、第五代荆王的支系王第四代樊山王朱载埁的三个儿子:朱翊。樊山王朱载埁喜“读《易》穷理”,“擅写文章”,著有《大隐山人集》,三个儿子有文学爱好和才华,长子朱翊,“聪颖博学,擅长诗文”,曾经组建文学社“花萼社”。

其四、唐鹤征(-),字元卿,号凝庵。明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隆庆进士。唐鹤征为人豪迈,学识广博,天文地理不所不包,研究过周易,著有《周易象义》、《周易合义》,周易的理念在西游记中曾经在第三十七回乌鸡国的故事中出现过。

其他可能的创作参与者:由于作品中整体贯穿始终的丹道修行内容,又有道教丘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简称《西游记》作品存在,因此丘处机曾被认为是西游记的重要创作者。但是书中到处是关于道士作恶的描述,甚至直指“钟南山全真道士”,甚至还有三清像被掷茅坑的情节,因此其可能性不大。曾和吴承恩交好的青词宰相李春芳也曾被认为是《西游记》的重要参与者,但李春芳官职宰相,受嘉靖青睐,何来讽刺朝廷之心?

目前,我们公认的《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但遭质疑不断,且第三方证据确凿。

《淮安府志·卷之二十·选举》:“吴承恩,有传。承恩为其父墓志称,其曾祖铭余姚训导,祖贞仁和教谕,而二公不见岁荐,岂不系淮藉耶”。此记录说明吴承恩祖藉不是淮安藉。经查《余姚县志》,元末明初,余姚县训导,吴姓只有吴宪,而没有吴铭此人。《仁和县志》同样无吴贞记载。

《淮安府志》记载,吴承恩做过长兴县县丞,可翻遍乾隆《长兴县志》,也未查到吴承恩长兴任职记载,这不符合惯例。

吴承恩在嘉靖辛丑年,做过山西潞安通判?这个在《桐城县志·卷十七·选举表》中有记载:吴承恩,山西潞安府通判。日本东京图书馆收藏的明万历山西《潞安府志·卷四》在嘉靖时通判条目下记载:吴承恩,桐城人,贡士。这是目前最早记录吴承恩的一份资料,充分说明《桐城县志》记录是真实的。

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和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记载:吴承恩,贡士,安徽桐城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年-年)任新野知县。《新野县志·名宦卷》称其“赋性明敏,清慎自持,革吏弊……,荐升潞安通判……”这说明《桐城续修县志》与《新野县志》记载一致。

长期研究潞商的文化学者田秋平在《天下潞商》中写道:明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嘉靖四十四年(年)任潞安府通判,管理钱粮养马之事三余载,并以此为创作素材,写出不朽世界名著《西游记》,这些崭新的发现都让人眼前一亮。

至此,我们能梳理出吴承恩的资料仅此而已。结论有二:其一《西游记》作者说是吴承恩不准确,其二吴承恩故里是江苏淮安同样不准确。目前,只能说西游记成书过程漫长,经过长期的多人的创作积累和演变,历经了唐、五代、宋、元、明几个朝代,不同时代的创作者都为其增添了重要的内容,最后定型。吴承恩,安徽桐城人,而江苏淮安有可能是吴承恩晚年的居住地和去世后的埋葬地。其生前在山西潞州潞安府(长治潞城)做过通判肯定无疑。但恰恰这一最早的收藏于日本东京图书馆的资料被人们忽视了。

吴承恩是否利用在潞安府做通判期间()开始收集整理晋东南地区广为流传的西游记故事和民间剧本,又在8年后的《西游记》成书时间()正式脱稿完成并赋予印制,我们不得而知,但经典文学作品必然是经过千锤百炼和集体智慧的汇聚才能登上历史的大雅之堂,最终才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食粮。

晋城大地上的西游记故事还在源源不断的讲述着、发现着、流传着,等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去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

鹰视太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