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银协发布了《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五年发布该报告。《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国家开发银行牵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汇丰银行(中国)等11家常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撰写。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周清玉为报告作序。
《报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贸易金融业务的环境与现状,包括经济金融宏观环境、贸金业务政策环境、主要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第二章着重总结了贸易金融业务在银行与非银行供应链金融领域、交易银行经营体系和数字化发展上的创新与发展;第三章从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合规与反洗钱等方面分析了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第四章从服务国家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三个方面对贸易金融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还以专栏形式展现了丰富的贸易金融创新典型案例,旨在为中国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贸易金融业务的环境与现状
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持续抬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全球贸易一度停滞。我国通过有效的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持续恢复,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成为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重要力量。
为适应当前的贸易环境变化,国务院以及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等部委出台了多项政策组合,致力于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稳供应链产业链,促进跨境人民币使用和贸易投融资便利化,以及加大特殊经济区对外开放力度等。
年,受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等影响,我国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实现了稳中提质,保持着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国际结算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八年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量整体较稳定,始终保持在7万亿美元上下波动。随着我国率先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我国外贸行业触底反弹,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规模也在年末创历史新高,达到76,亿美元。国际融资方面,年各主要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涨跌互现,大行增长带动总量大幅增加33.27%,达1.72万亿美元,同时呈现出较前两年表内贸易融资占比提升、出口贸易融资占比提升等特点。国内贸易融资及国内信用证结算方面,各主要银行年国内贸易融资及国内信用证结算量延续增长态势,但增幅较年有所回落。
二、贸易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进入国家视野。在经历多年发展之后,供应链金融基本形成了上游供应链金融、下游供应链金融和票据供应链金融三种主要业务模式。金融科技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学术理论的实践落地都在推动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领域深度融合。未来,供应链金融将呈现出全线上流程化、授信体系区域化等特点,基于数据授信、数据增信下的数据融资也将成为银行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战场。
随着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大型企业即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始混业经营,经营边界不断扩大。相比银行,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和主导作用更为突出,于是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核心企业、电商平台或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商为主导的非银行机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在当前全球金融体系持续处于低利率的大背景下,交易银行以其收入流量稳、资本占用低和客户黏性高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