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建党百年金融发展历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复制链接]

1#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

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金融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但基于我们党的基本宗旨、根本任务所形成红色金融的基本特征又是一以贯之的。结合个人工作学习经历,分享几点体会。

第一,坚持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保证金融工作的正确方向。

现代意义的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金融业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采取有力措施,没收官僚资本的金融业,整顿和改造私营金融业,治理通货膨胀,真正实现了货币主权的完整和货币制度的统一,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基本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刻揭示金融本质,不断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坚强领导,推动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风险、扩大开放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

第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银行本质。

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多次提到“人民”,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金融行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业最本质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金融业,在遵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注重法治和信用建设等很多方面,同其他国家的金融业具有相似性。同时,我国金融业不同于西方的最显著特点是我们并非完全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要同时兼顾社会属性,始终注重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良性互动。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道路。

现代金融业和金融理论是在现代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我国金融业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同时,始终不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出发,推动自身发展。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务活动、金融监督管理等,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之初,探索发放技术改造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加快了我国轻纺业的发展和基础建设的发展。在资本市场建设之初,采取了国有股法人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变通方式,消弭了国有企业上市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争论,开创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资本市场的先河。之后通过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推进了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在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创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办法,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

第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坚定走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方式,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强化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城乡全覆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些政策既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也有利于金融行业创新发展。

第五,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从创建之时就始终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

全球的金融业发展有普遍规律,各国的金融业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要不断学习国际上成功的金融实践和金融理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推进金融事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事业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适应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第六,坚持金融对外开放战略。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金融对外开放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不仅为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也为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由我国的发展阶段、经济体量和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等所决定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求我国金融业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利用好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适应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第七,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风险有高度的外溢性。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金融风险不仅冲击宏观经济,还会给国家层面带来重大影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我们党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对金融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当前,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对金融脱实向虚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严厉纠偏,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监管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节选自年7月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的发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