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川资本市场分析报告概况介绍篇 [复制链接]

1#

四川,是中国23个省之一,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是加强西北和西南和中部地区之间交通运输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与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站。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辖21个市(州),个县(市、区)。

四川资本市场介绍

年,四川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二,西部第一,人均生产总值元。年,四川省GDP为.10亿元,涨幅为5%。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3.8%。种种说明,四川自身特色经济发展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提供了牢固的基础,带动西部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川在年第一季度GDP总值为.24亿元,同比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6%,全省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四川经济大省地位不断巩固,川渝地区整体经济体量在西部具有较大优势,疫情影响下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年四川省GDP增速3.8%,重庆3.9%,均高于全国增速2.3%;其中成都GDP增速为4%。年,四川省GDP为4.8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4.8%,总量排名全国第六,增速在总量前10的经济大省中排名第一。

图表1(资料来源:证监会)

图表2(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一、四川资本市场概况

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好坏,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紧密相关。从年开始,四川坚持“股债结合,以债为主”的发展思路,开展资本市场改革,经过5年的不断努力完善,上市公司数量加速增长,证劵期货市场的交易额呈上升趋势,融资成效显著,债券融资取得实质飞跃。而根据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几年所颁布的政策表明,在四川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政府全力支持发展资本市场。

图表3(资料来源:证监会)

四川建立了集各类大宗商品及产权、股权、知识产权、金融资产权益、碳排放权等为主的要素市场体系。在房地产发展不良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会成为未来投资的主流。权益类投资在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规模逐渐扩大,主体也会更加多样化。

图表4(资料来源:四川证监会)

1.上市公司

从四川证监局的统计数据得,截至年7月14日,四川共有A股上市公司家,从区域上,四川板块市值西南排名第1。四川共有家上市公司,通过市值分析,行业集中分布在食品、电气设备、医药生物。(关于四川上市公司的更多数据见下期文章的介绍)

2.证券期货公司

从四川证监局的统计数据得,四川辖区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公司分公司68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家,证券交易额7.42万亿元。期货市场方面,共有期货公司3家、期货公司营业部50家。

四川是证券大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股份制试点,上市公司数量曾位居全国第三位,拥有一批龙头企业;全国各大证券公司将其作为进军西部的主战场和桥头堡,均设有分支机构。

从官方数据可以知道在四川的证券或期货公司营业部在年以前,增长不明显;但是在年以后四川证券期货机构家数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业发展特别是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相关工作的部署,四川证监局积极支持引导证券期货机构在川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证券期货机构聚集发展态势明显。

3.私募基金

随着国内私募基金规模增长,四川私募基金业实现了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年12月底,在中基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家,管理基金数量只,管理基金规模.69亿元。

图表5(资料来源:四川证监会)

年底,在全国36个辖区中(包括31个省市自治区和5个计划单列市),四川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上排名第九名,在管理基金数量上排名第11名,在管理基金规模上排名第11名。其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与管理基金数量排名较前一年保持不变。目前,四川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暂处于第三梯队。

图表6(资料来源:证监会)

具体来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占比最高。数据显示,注册在四川省内已登记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家,占比25%;已登记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家,占比72%;其他私募资基金管理人11家,占比3%。

按照注册地区分布,四川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多数集中于成都市,其中,成都市高新区在基金管理人数量上占比较高,具有绝对优势。

4.公募基金

首先,四川证券公司综合实力、竞争力还相对较弱,直接投资、并购能力不高,证券公司行业集中度太低。其次,而目前四川的公募基金市场存在着结构性失衡,表现为货币基金规模过大,投向股票资产的基金规模较小,导致公募基金长期价值投资能力和专业定价能力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对资产市场的定价效率贡献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效率未达到公募基金应有的水平,所以四川的公募基金机构至今还尚未成立一家。

二、四川资本市场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四川拥有万人口大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西部12省区市的1/4。四川与7个省区市接壤,交通便捷。四川省会城市成都,是西南地区商品集散地。

图表7(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四川省的三次产业中,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1%、43.4%和42.5%,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第二产业次之,农业产值占比最低。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绝对优势,建筑业占比相对较低。金融业及批发零售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较高,体现了作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其住宿与餐饮业贡献整体虽偏低,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展现了其作为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区的产业潜力。

其中在食品饮料方面,四川有着极大的优势。川茶、川酒等一直是四川引以为豪的物产,它们不仅有着较强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图表8(资料来源:wind)

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聚集在电子信息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四川省政府基于这一产业体系基础,着重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工业方面协同发展,发挥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打造跨区域平台,实现物流运输产业的联动,进一步推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在旅游文化方面,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制造业均倚重电子制造,四川省整体工业偏轻,技术导向更为明显,相对比值更低。

经过多年发展,四川省以电子制造业为龙头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芯片专用材料及制造设备,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软件、系统、产品,5G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与系统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白酒等消费品作为四川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产业,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也将引领轻工业制造业的增长。

1.1资源优势明显

材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四川省钒钛、稀土、锂矿、石墨等战略资源富集,先进材料产业潜力巨大,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是四川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四川是全国的清洁能源基地,天然气(页岩气)储量丰富。同时,能源化工也是四川省正奋力打造的“万亿产业”之一。

丰富的资源存储催化了四川对于资源相关的技术研究,推动能源化工与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绿色载能产业,被四川省视作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探索。

1.2金融市场潜力大

四川的金融生态环境较为成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在不断加大,可为市场各主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四川上市公司的每年递增,即吸引投资者入股,刺激人们在金融机构进行交易,从而加速资本市场运转。由此,上市公司是四川资本市场以及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可利用市场提供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积极发展,为打造西部金融中心贡献自身力量,也为四川资本市场的进步打牢了基础。

图表9(资料来源:证监会)

1.3交通发展

四川与7个省区市接壤,交通便捷。根据《四川省铁路网调整规划》,到年,四川省铁路路网密度将提高2.76倍,并有18条出川铁路道路,所有地级市、州全部通铁路。建设的铁路不仅填补了川西北铁路空白,形成成都至周边城市、成都至四川周边省会城市、成都至全国其他地区的4,6,8小时交通圈,建设“贯通南北、链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区”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

据民航局统计数据显示,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年突破万人次后,迅速攀升、连跨台阶,年跻身“万俱乐部”。去年疫情影响下,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也超过了万人次,仅次于广州白云机场。

天府机场建成并通航后,“一市两场”为做大总量带来了想象空间,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这意味着,在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中,成都将发挥更大作用。天府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不仅为成都的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等提供一个新的动力源,而且会带动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向成都“东进”区域聚集。这对于成都东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也将更加明显。两座机场的运营,能让成都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的战略目标转移,为成都突破地理瓶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表10(资料来源:明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2.劣势分析

通过与北上广的对比,四川融资额为62.27万亿元,排在最后,资本市场相对处于弱势。根据数据,四川上市的公司仅为家,浙江一带远远超过多家。特别是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只有7家。体现出A股上市的公司数量偏少,融资的能力还稍偏弱,上市公司的条件有待达标。

四川多数是传统行业,缺乏新兴企业,科创板和创业板上的上市公司极为稀少;发展中的企业缺少投资机构的专业支持;地区企业对上市的整体意识不太高,优质的机构数量少于东部发达地区。

其次,研发投入与其他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创新作为双循环建设的重要支柱和实现双循环的产业基础,其是推动产业转型与新兴战略行业充分布局的重要推进手段,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是未来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特区的必要措施。年成都RD投入为亿元,重庆为亿元,研发强度分别为2.66%和1.99%接近全国的2.23%,但与其他三大核心城市研发投入强度相差甚远。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研发强度分别为6.31%、4.0%和4.9%,研发投入分别为.6亿元、.6亿元和.28亿元,均高于成渝两地总和的亿元。四川省对区域科技创新特区投入需继续加大,需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