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RC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吴振宇深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店风用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831/4688851.html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金融业提供高效安全的资金融通服务。面对新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任务。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吴振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金融业提供高效安全的资金融通服务。面对新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任务。

深化金融改革,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一是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社会资金的统一性和流动性使财政与货币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共同目标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内在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要确保目标统一,增强政策合力,健全协调配合框架,优化机制安排。

二是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是现代金融的核心。我国的中央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负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币的币值总体稳定,在保障经济持续高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大幅提升,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显著提升。随着金融深化的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加深,原有的货币政策体系出现了若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情况,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首先要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部门认识到个体稳健的金融机构不一定保证带来金融体系整体的稳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微观审慎监管之外,防范金融体系由于顺周期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局部和个体的金融风险跨机构、跨部门、跨市场、跨境带来系统性风险。我国已经建立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未来要根据形势变化持续健全宏观审慎框架,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评估体系。

三是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国已经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以资本标准、政府监管、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正是由于不断完善提升监管能力,我国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特别是在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年国际金融危机中都保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支持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来年,随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速的下降,各类金融风险多发,有的还引发了群体性社会事件。面对新的风险形势,要从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金融犯罪侦查能力、强化金融安全网建设等领域入手,着力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深化金融改革,推动我国创新能力提升。一是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居民需求相对稳定,对经济供给侧的要求是尽快满足居民确定性的需求。银行体系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需求日益多样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从金融体系本身看,如果还是由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供给者,那么各类风险就会向银行体系累积。从生产体系看,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创新加快,投资和生产过程中需要的风险资金就会越来越多。经济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需要直接融资体系在资金供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完善创业投资发展的生态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创新驱动要求推进广泛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市场环境下,创新工作的组织和创新的资金支持越来越依托于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形成,有力推动了创新创业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一方面要继续优化创新生态,丰富创投组织形式,完善相关税收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改革机制体制,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和风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创投领域。

深化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均衡协调的发展。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村以较低的价格向经济体系提供了土地、劳动力,支持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城乡发展差距也逐步拉大。相比于城市的居民和企业,农民和农村产业得到的金融服务数量少、成本高。这既与农村金融的特点有关,也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发达有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首先,要以科技赋能。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农户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效率和效益。其次,要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合作性金融组织的功能。再次,要进一步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要完善乡村信用体系的建设,通过信用村建设等手段,构建农村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

深化金融改革,助力高水平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后我国的战略选择。从“稳慎”到“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紧迫感明显加强。从我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全球的比重看,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相对滞后。这主要是由于网络效应使传统国际货币的使用有一定的制度黏性。从风险防范角度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危机案例显示,国际主导货币的发行国很少遭遇货币危机,面临金融危机时本国央行的救助力量也更强。从交易成本看,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将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汇兑成本。从金融安全看,围绕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配套开展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从而形成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定价机制和更加便利的人民币跨境流动机制。在此背景下,我国可以释放出外汇储备资产,降低其安全风险。

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点。绿色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较快实现绿色转型的国家可以在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等领域获得商机。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走在国际前列,绿色信贷存量居世界首位。进一步发挥金融对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可持续的绿色政策体系。其次,要统一绿色分类标准。统一分类标准既是金融监管政策制定和金融机构开展低碳减排相关业务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也是强化全球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重要保障。再次,要完善绿色融资效益评估机制,强化第三方评估认证。最后,要强化金融机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加强转型过程中脆弱地区的风险防控。

深化金融改革,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年我国人口增长48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2%。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未来社会保障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健全,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刚刚开始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有效缓解中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民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也可集中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满足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资金需要。要发挥税收优惠的引导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加快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