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辽宁欢迎您#
年夏秋之际,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安广镇永兴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里,万寿菊竞相开放。脱贫户毛焕文家的平方米万寿菊喜获丰收,收入多元。毛焕文逢人便夸:“国家有政策,村委领着干,原来杂乱无章的院子变得整洁好看了,还能给家里增加不少收入。”
这是我国庭院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闲置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业态繁多的“微经济”激活千家万户每一个“细胞”,房前屋后种植的绿树、鲜花、瓜果,与升级改造的精致民宿相映成趣,将乡村装点得美轮美奂。庭院经济为保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顶层设计上为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让庭院经济在乡村扎根、生长,让农民享受美丽宜人田园生活的同时,拥有更多元化的增收渠道。
庭院虽小别有洞天
庭院经济有多少种类?
重庆市着重打造的庭院经济名单里,有“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为主的“五小”涉农经济,和以“小加工、小餐饮、小民宿、小制作、小买卖”为主的“五小”非农经济。
枸杞、苹果、红枣、红梅杏、元宝枫、黑果花楸,特色经济林木装点着宁夏回族自治区村民家的房前屋后。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人们在庭院中开辟出专门的区域,发展牛、羊、鸡等特色养殖业。
《意见》将庭院经济分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五大类。在实践中,这些产业往往相互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业态。
甘肃省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扶持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动农民在庭院内建设大、小拱棚等设施,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春提早、秋延晚,利用与大田作物上市的时间差,抢占市场空缺,提高种植效益。
庭院经济的种植效益能有多高?通过有效整合闲置的庭院空间,充分利用闲散的、不宜到大田劳动的劳力,有时能够获得比大田作物还高的效益。
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发动群众栽植当地特色的海红果树,平均每户栽植20-40株,再在树下养殖土鸡,种养复合的产业模式可实现产值元。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二道河子乡鼓励农民发展芝豇豆种植,年户人参与,平均亩产斤以上,亩均纯效益达0元左右,堪称“一亩园十亩田”。年,二道河子乡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万元,建设芝豇豆制种加工车间、原料车间、包装车间和成品仓储车间,购置比重机、色选机等生产设备与质量检测设备,着重在加工、销售等环节持续发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类型更加丰富,产销衔接更加顺畅,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和监测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庭院经济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正不断提升。
打好“政府+市场”组合牌
作为到户类产业项目,庭院经济与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需要统筹多方面政策、资金和资源予以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面向市场的产业形式,发掘庭院经济的独特优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又是产业生存的内在要求。
两难困境应如何破题?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要打好“政府+市场”组合牌。既要突出市场导向,顺应乡村产业发展规律,强化庭院经济经营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又不能忽视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引导、产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更要以农民为主体,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小规模、大群体,小庭院、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创新,使庭院经济实现碎片化向集约化、资源化向产业化、分散化向协同化的蜕变——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探索出“大合作小联户”运行机制:7个乡镇户村民成立联户单元个,将联户单元内的牲畜、土地等资源整合,分类承包给领办人;农民根据协议享受分红,户均年增收元左右。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天意辣椒公司累计带动18个乡镇、多个自然屯2万多名农户在庭院种植辣椒,每亩纯收入近元;大安市在全市93个行政村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集中收购产品,电商公司负责产后加工、分拣包装和品牌打造,有效解决黄菇娘、弱碱小米、粘玉米等卖难问题。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采取“协会+企业+扶贫车间+小微扶贫站点”模式,带动群众发展桔梗加工、塑编编织、玻璃贴花等手工业项目,全县已发展小微扶贫站点个,带动1.9万农户就近务工,其中脱贫户超过人。
财政补贴、金融支持、技术服务等多措并举,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消费帮扶等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出台“菜园革命”奖补政策,依据种植面积不等,给予脱贫户元-元不等的奖补。
年,重庆市在18个原深度贫困乡村和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开展“优势特色产业保”试点,夯实庭院经济的“安全防线”。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按每亩金银花至少配置1名技术人员的标准,成立60余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多地将庭院经济作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重要考核指标。
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拧成一股合力,推动庭院经济在新征程中拓出新气象,坚定脱贫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自信心。
绘就各美其美的融合画卷
20亩菜地、30亩果树、只土鸡、20余间客栈,与精心打造的乡村市集、田园生态餐厅、农耕体验馆等景点遥相呼应,徜徉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双路镇程子坪村,人们沉浸在庭院经济和文旅产业、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惬意中。
“一块菜地、一片果林、一窝家鸡、一间客房、一桌土饭”,串联起“庭院经济”“后备箱经济”和“假日经济”,静乐县的“5+3”模式,让百里汾河川的生态长廊增添更多农家情调,吸引越来越多游客驻足。
畜禽养殖、果蔬种植、休闲旅游、研学康养、电子商务……立体的庭院空间格局,为“庭院经济+各类经济”形式创造无数可能。好的生态环境是根本“生长点”,将产业扶持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改造、三产融合发展、休闲文旅打造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优势就会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形成村庄增绿添彩、农民增效增收的新格局。
庭院经济也是一场全体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总动员”。村民在自家庭院方寸地展现个人“大作为”,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乡村。
走进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粉墙黛瓦的屋舍充满江南情调,家家户户摆满了精心培育的盆景,如画般的景致令游客目不暇接。年,卖花渔村盆景年销售额超2万元,外来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万元,年户均收入超10万元,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万元。
据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如今的成就与良好的村风民风息息相关。村民亲帮亲、户帮户、邻里帮邻里,和谐的氛围中常常碰撞出火花,令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村里积极实施“名师带徒”育才工程,目前已组建一支86人的老、中、青结合的徽派盆景技艺专业队伍,有徽派盆景技艺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12人,引导“名师”与“徒弟”结成教学对子,让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不息。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