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青春记告别白癜风行动精彩青春记告别白癜风行动与天为敌(三):对冲中的演进
按照《与天为敌》系列的逻辑,现代宏观经济学新古典主义代表理性, 新凯恩斯主义代表非理性和不完全市场。意识形态和方法论上的争论是推动现代宏观经济学演进的主要动力,这一点与概率的度量和不确定性的本质之间的对立相似。如同曼昆在《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宏观经济学家》所说,竞争对学术的进展同它对市场的结果一样具有重要性。相比曼昆2004 的文章,布兰查德2000 年的这篇演讲《我们比维克赛尔和费雪多知道什么》更关注知识的逐步积累。
20 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40 年以前是初步探索阶段,宏观经济学并不能称之为宏观经济学,一面是货币理论,另一面是经济周期理论。1940 年到1980 年是巩固整合的阶段。随着IS-LM 模型的提出,宏观经济学整体的框架被搭建起来,直到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用来说明经济波动中的冲击和传导机制。对市场的不完备处理太多随意性导致了1970 年代后期的危机。1980 年以后是新一轮新的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学中不完备市场的研究,从名义价格设定的相关性,到信息不对称,到分散的市场中的搜寻和博弈,再到规模报酬递增等等。
在1980 年代初,宏观经济研究形成了两个阵营,在意识形态和方法论上分庭抗礼。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完全竞争市场中技术冲击造成的;而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不完备才是问题的本质。前者利用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行为和均衡构建起了设定完整的一般均衡模型;而后者则使用小模型来阐述他们所认为的问题的本质。
相对于维克塞尔和费雪,现代宏观经济学牢固地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之上。现代模型认为经济是包括过去的延伸和未来预期的时序均衡。它们对于经济波动的理解是各种冲击通过传导机制的结果,当今的研究集中在市场不完备上。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给出统一的,包括少量不完备因素的研究框架;深入研究*策和福利涵义;增加介于长期分析(经济增长)和短期分析(经济波动)之间的中期分析。研究的前沿是去意识形态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