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人人都想搞金融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华夏时报网

冉学东

对于金融乱相的治理,监管层已经采取了行动。最近几年由于金融业的暴利诱惑,大量资金投向金融业,几乎大多数民营和国有的企业集团都有金融资产。尤其是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绝大多数互联网巨头都在搞金融。除了BATJ,我们看到小米、嘀嘀、携程、美团等等也在投资金融业的时候,可以断定,什么地方肯定出了问题。

有人说,现在如果不搞金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企业家。

3月28日召开的深改组会议已经通过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督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监管短板,明确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强化股东资质、股权结构、投资资金、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监管,加强企业与金融业的风险隔离,防范风险跨机构跨业态传递。

近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重点指出这个问题,他说,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着风险,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连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比较突出,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传染风险。

更深层次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人人都想做金融,做金融在中国当下为什么会这么普遍?资本是逐利的,大家都想做金融,说明金融好做,相对于其他实业投资,金融业成本低回报高,风险低,如果不是这样,资本是不会投资金融业的。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去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约2.56万亿元,其中25只银行股净利达1.13万亿,占比约44%。

大体计算,如果把中国经济看做一个大公司,那么这个公司44%的利润是被金融业拿走的,近似相当于一个实业公司从实体经济中拿到的利润中,有四成以上要以各种方式交给金融业,实业公司只能拿到不足6成。

这种情况去年全年都是如此,从目前公布的年报来看,银行利润增长持续可观,比如工行日赚8亿,建行日赚6.62亿,当然银行规模也很大。但这不影响我们对金融业的判断,你把一个大银行拆分成许多小银行,它的利润率没有变化。

其实不仅仅是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最近今年经过几轮整顿,尤其是去年对现金贷的监管成效显著。但是今年上市互联网金融的利润也是非常令人艳羡。在美国上市的互金公司趣店,全年,趣店总营收为人民币47.亿,较上年的人民币14.亿元增长.0%;净利润为人民币21.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5.亿元增长.3%;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趣店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2.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5.亿元增长.2%。

趣店只是几千家互金企业中的一家而已,其他企业基本都是这个趋势。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等等的暴利更加触目惊心。

而实业企业尽管国有企业去年经过供给侧改革,经营比较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都很不好,根本不能跟金融企业比。

现在大家把金融业利润好于实业企业的原因归为两个因素,一个是垄断,一个是利差比较宽。这种说法尽管也是存在的事实,但是不至于解释全部。最近互联网金融的大规模发展,各种新型金融企业崛起,事实上金融业垄断的情况已经大大改观;随着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大规模发行理财产品、发行大额存款凭证,最近几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凶猛扩张,商业银行的利差缩窄不少,所以以上两个因素不足以解释商业银行的暴利,其实我们再看其他金融行业比如金融租赁、保险业、信托业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最近几年利润都远远高于实业,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金融业赚钱容易,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金融供给少,需求旺盛,所以金融业有定价权,实业相对供给过多,在和金融业的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利润容易被收割,这个观点跟刚刚讨论的问题基本是相同的,最近今年监管层为了打破金融业的垄断,已经做了很多尝试,比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民营银行的设立、批设了大量的保险公司、绝大多数实业集团都在做金融业务等等,但是就金融业暴利的情况并未改善,并且愈演愈烈,可能并非仅仅是供给问题。

笔者认为要思考这个问题要从金融的根子上去找,一个是货币信用,一个是风险定价。

金融业是经营信用的行业,尤其是银行业具有货币创造功能,是信用的创立者,从理论上讲,金融业可以无限制创造信用,当然有一个央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但是在表外银行业的信用创设是不受限制的,最明显的是信贷高速增长以及表外资产的迅猛扩张。

最近几年增速GDP已经下滑至7.5%左右,但是信贷增速仍然在12%以上,这还不包括巨额同业资产。

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市场边界是信用定价,通俗地说就是贷款的利率,风险高的信贷定价就高,风险低的信贷就定价低,这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商业银行盈利有高有低,实业企业形成优胜劣汰。

但是最近今年的情况是,商业银行垄断了大型企业和政府的低价低风险贷款,然后把中小企业的高价高风险让给了互联网金融信托等等金融机构。

最近几年由于监管对信贷有所限制,则把大量贷款转向表外的影子银行,金融市场上所有的贷款其实都只来自商业银行,这样信贷在金融体系内就会空转多次,最终当实业企业得到贷款时已经经过了多层定价,加上这些获得贷款的都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资金成本大多都在10%以上。

按理说这么高的利率,实业利润又这么低,实业企业承受不了会出现很大的风险,但是最终没有出现风险,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市场里的刚性兑付和政府信用的背书。由于影响社会稳定以及影响金融企业声誉,尽管金融产品低层资产可能是亏损的,但是金融企业最终給银行和投资者的付款都是本利全额兑付。这扭曲了定价机制,并纵容了商业银行信贷的扩张,形成金融业的暴利,但是把风险却延至后来,等风险酝酿越来越大,最终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源头。

目前,监管层治理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企业乱相,除了明确金融业的准入限制之外,更为重要也是更为治本的策略是打破刚性兑付,制止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让激进扩张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吃到苦头,直至亏损破产,消除金融业暴利神话,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非金融企业乱投资金融企业的乱象。

责任编辑:孟俊莲主编:冉学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