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近期,宁波银行发布公告称,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安徽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银消费金融”),成为业内首家“易主”并更名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从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落地起,国内的消费金融公司经过10余年快速发展,已进入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3.0时代。银行、实体企业、电商等力量纷纷参与,行业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消费金融监管政策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等多因素影响之下,消费金融公司迎来更多挑战。近期,部分公司年中期业绩如期出炉。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以及宁银消费金融等公司已公布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发展增速放缓坚持普惠方向不动摇
消费金融公司重点服务的对象是有真实的消费需要,但缺乏个人信用信息、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金融机构相对较难覆盖到的客户群体。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在中报里重点提到了开展面向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普惠性纯信用、免担保消费信贷业务的具体举措和发展情况。
据兴业消费金融中报显示,一方面,公司主动提供费息减免、延期展期等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客户的贷款投放。马上消费金融则围绕农村居民衣、食、住、行等领域的具体细分需求,推出更适合农村生活、农民特性的金融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兴业消费金融服务全国各地客户超万户,累计放款突破亿元;马上消费金融累计为万余农村用户及万余县域用户提供了金融服务。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大多成立已久,资产增速明显放缓。以行业内总资产排名居首的招联消费金融为例,截至年6月末,该公司总资产为.71亿元,较年末的.98亿元同比减少4.5%。
不过,有的公司总资产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速。例如,兴业消费金融发展势头强劲,6月末总资产突破亿元,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22.48%。截至6月末,新成立的小米消费金融总资产达到96.61亿元,较年末的63.16亿元增加了33.45亿元。
能够看到,受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发展增速略有放缓,在经营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压力。但从市场环境看,在扩内需促消费的大背景下,各地密集部署相关政策,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专业化、数字化、特色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家公司亏损盈利能力备受考验
年上半年,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消费金融公司受到外部复杂环境影响,利润水平较以往有明显下滑。在已披露利润指标的公司中,今年上半年,小米消费金融净亏损.6万元,宁银消费金融净亏损0.32亿元,阳光消费金融净亏损万元。
值得
对比来看,因股东背景、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分化问题十分突出。银行系与产业系的消费金融公司拥有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在盈利方面虽有波动,但基本保持了缓慢上升的势头。
从今年上半年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来看,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达19.02亿元,净利润为3.06亿元。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84.16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73.90亿元增长13.88%;净利润19.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42亿元增长25.62%。
对比来看,一方面,资本充足的消费金融公司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更为突出,营收状况较为稳定;另一方面,具有较强渠道与技术优势的消费金融公司,能够迅速转变业务模式,挖掘潜在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也有相对良好的利润表现。
科技赋能着眼长远发展
科技创新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主旋律。比如,兴业消费金融便将“科技赋能”概括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发展大事,明确提出要坚持“业务导向,科技引领”的科技规划思路。杭银消费金融的中报显示,公司正持续构建金融科技、智能风控等核心竞争力。北银消费金融正在推进“风控驱动+科技驱动”两翼建设。捷信消费金融前瞻性布局数字化、智能化金融科技,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金融服务生态。
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消费金融公司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明显提高,通过不断深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为客户精准画像,助力科学决策,巩固优化系统,提升管理质效,提高展业效能。
据了解,在实务中,兴业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全新升级了“空手到”APP,从用户体验出发,优化交互界面。此外,其核心主干生产系统已实现%自主研发,申请并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近件。
定位于科技驱动型消费金融公司的马上消费金融已组建起余人的研发团队以及余人的大数据风控团队,公司自研业务系统达余套,已提交专利申请件。
业内专家表示,消费金融公司的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助于增强机构的风控和反欺诈能力,实现更加精准的授信和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