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优化金融结构才能更好地助力经济增长 [复制链接]

1#

一、概况

通过了解辽宁省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分析如何优化金融结构才能更好地助力经济增长。首先,分析了金融结构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即从金融总量、金融行业结构、金融效率三方面作用于经济增长。

其次,对当前辽宁省经济、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纵向比较辽宁省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横向与江苏省、黑龙江省相比,得出辽宁省当前经济、金融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通过发现,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随后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行业分析金融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金融总量、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促进效果存在差别。短期金融总量促进效果更明显,长期来看金融效率促进效果更明显。即金融总量快速扩张能促进经济短期内实现高速增长,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仍需金融效率的不断提高。

,金融总量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即金融总量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反向促进金融总量的增长。而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金融效率提高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能提高金融效率,提高金融效率仍需金融结构的不断优化。

第三,从金融行业结构角度看,银行业、证券业发展都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促进作用效果不同,证券业促进效果更明显。可能存在当前银行规模、占比相对较高,继续扩大银行规模,对经济促进效果逐渐减弱,而证券业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对经济增长促进效果不断增强。

第四,保险业对经济增长促进效果不明显。可能存在当前辽宁省保险市场,成熟度较低,可能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保险业小幅度发展难以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虽然保险业促进效果不明显,但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保险业的支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只有金融发展适度,金融结构合理,才能助力经济稳步增长。

通过对辽宁省经济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金融总量增加,金融效率提升有助于经济增长,在金融行业结构上来看,银行业占据大部分资源,但促进效果远小于证券业,更应该加快证券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证券业。虽然保险业当前对经济增长促进不明显,但有助于保障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二、政策建议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金融的稳定更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在以前辽宁省金融体系金融结构配置相对合理高效,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新经济发展格局下,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去要素投入型的粗放型增长到目前的创新驱动型的高质量增长的转变,这对金融结构优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针对辽宁省当前金融结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稳定发展银行业

当前辽宁省金融体系仍呈现银行导向型,并且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银行业都会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在经济增长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在追求银行规模、信贷规模合理适度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银行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支持银行业差异化发展

要支持银行业差异化发展。辽宁省银行业在金融总量中占比较高,形成差异化竞争模式,特别是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更有利于助力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市场下沉。当前辽宁省银行业集中程度较高,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占有量更大,占据重要地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具有天然优势,客户黏性大,资金占有量,风险抵御能力强。

所以要进一步发挥大型商业银行的天然优势,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发展普惠金融,增强小微金融服务领域竞争力,推动服务向下、向小、向农方向延伸,有效拓宽金融服务广度、深度。,支持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提高其抵御风险能力,助力中小型商业银行持续发展,形成差异化发展模式。同时继续推进农信社改制,更好地服务辽宁省当地产业振兴。

(2)优化信贷投放领域,差异化信贷政策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单注重增加信贷规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单一化追求信贷规模总量,还可能导致金融资源配置失衡,挤占其他金融行业发展空间。所以在供给侧改革发展结构转型时期,辽宁省银行在调整信贷规模总量的同时,也应该兼顾信贷结构的优化。辽宁省制造业底蕴丰厚,地理环境优越,国企数量众多,更要结合当地特点,优化信贷投放。

第一,辽宁省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产业基础较好,近几年不断注重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对于辽宁省专注制造业升级转型,比追随京广江浙沪等互联网产业,更具有发展潜力。以大连光洋科学技术工程公司为例,依靠技术研发创新,研制出高端数控机床。

,辽宁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东北亚的中心,与韩国、日本两国隔海相望。港口众多,铁路、高铁、公路集中,交通运输情况领先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除了东北的港口大连港,还有丹东、葫芦岛、锦州、营口等一系列重要港口城市。近年来辽宁省也出台系列政策,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发展。更应加大对进出口产业的信贷扶持,特别是疫情冲击下,部分外贸企业遭到重创,应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外贸企业加以政策扶持,助力复工、复产。

第三,辽宁省是国企大省,与江苏等发达省份相比,辽宁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依赖程度更高,整体呈现国有企业经济体量占比偏大,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推进国企供给侧改革,在新型低耗能产业上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如电子信息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生物制药业等方向,以更加包容的姿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降低不良贷款率,防范金融风险

当前辽宁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较高,加之辽宁信贷规模较大,相应的金融风险压力较大。银行信贷投放重心从规模增长转移到质的提高,通过化解存量风险,降低增量风险。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及产能过剩企业去杠杆,严格把关国,企信贷资金“脱实向虚”,加大防范金融风险力度。对于房地产企业更是要提高警惕,改变以往“大而不倒”的思想,降低贷款扶持力度,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二)加快发展证券融资

通过上文分析能看出,辽宁省证券业发展远不及江苏省等发达省份,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力度较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证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效果更明显,应加快证券市场建设,向其他发达省份学习,助力优质企业、创新企业、高新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流向优质企业,服务实体经济。

第一,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行上市。较发达省份证券业相比,辽宁上市融资占比较少,同时省内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明显落后。对此,需要大力发展证券业,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特别对创新创业型企业、高新科技型企业、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扩大上市融资规模。

,推动债券市场建设,多渠道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当前辽宁省债券市场发展水平较低,债券融资占比较少。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本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相对严重。要健全债券市场,助力民营、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健全的债券市场还能增加居民投资渠道,有效减少非法融资等金融乱象。

第三,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注重扶持高附加值企业的同时,完善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市场化退出,从而缓解风险金融机构挤占流动性资源的问题。

(三)推动发展保险业

第一,扩大保险覆盖人群,增加保险产品种类。当前辽宁省保险发展落后于江苏省等发达省份,保险密度、保险深度都低于发达地区。对此应积极扩大保险覆盖人群,特别要推进保险业在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大病医疗保险保障程度,积极推进健康保险,从疾病险逐步转移健康险。

,加快农业保险建设,提高农业风险抵御能力,保障粮食安全。辽宁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农业较发达,农业在经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此要加强农业保险保障力度,借助“保险+期货”的模式,减少气候风险、价格变动,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增加经济韧性。

第三,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作用。东北整体面临老龄化严重、人口流失严重等问题,养老保险面临基础养老保险保障力度不足、企业年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商业养老保险推进在辽宁省尤为重要,发展新型养老模式,构建社区养老保险新发展模式;创新养老保险险种,提高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现有养老保险存在覆盖人群有限,特别部分老人存在基础疾病、慢性疾病或是本身投保年龄较大等情况,难以满足现有投保要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