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 [复制链接]

1#

说起宵夜,称霸夏夜的可能是烧烤加小龙虾,但天气越来越冷,晚上饿的时候,哧溜哧溜吃一碗热汤面,才是真的幸福感爆棚。怪不得电视剧里经常有人问:“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啊?”

图片来自:《请回答》

面条:煮着吃的汤饼

但是中国这么大,如果问起吃哪种面,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甘肃人吃牛肉面,陕西人吃臊子面,河南人有烩面,北京人要炸酱面,四川人爱担担面,武汉人爱热干面……总之不论哪里,都有当地的特色面条,所以这种大众美食到底是怎么来的?

东汉之前,中国人的餐桌上并没有叫“面条”的食物,在当时,用小麦粉做的吃食一律都叫饼。烤着吃的叫烤饼,蒸着吃的叫蒸饼,煮着吃的叫汤饼。汤饼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从大面团上揪下一个个小面团,用手捻成薄片煮着吃。这就是面条的前身。

流行于山西、陕西一带的猫耳朵就是从汤饼演变而来的,可以算是面条的前辈。图片来自:下厨房

那汤饼是怎么变成面条的?这和小麦粉里藏着的“面筋”有关。面筋主要由两种蛋白质构成:小麦谷蛋白和谷胶蛋白。前者有着长长的螺旋形分子链,可以随意拉伸、弯曲,让面团变得Q弹,后者算是个“轴承”,让前者可以任意交错滑动,赋予面团延展性。

我们老祖宗可能做汤饼时发现了小麦粉的厉害,于是发明了揪面片,进而发展成了面条。

面筋也可以单吃,比如烤面筋

图片来自:全景网

《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一种“水引饼”:把和好的面搓成细长索,按每段一尺长来断开,放到清水里浸泡。然后煮开一锅水,把面条捏成韭菜叶似的扁条下锅煮。这就和现代的面条没什么两样了。

到了宋代,面和饼才正式分家,烤着、烙着吃的还叫饼,煮着吃的成了“面条”。在南宋临安城,已经可以吃到浇头非常丰富的面条了,比如炒鳝面、笋泼面、卷鱼面。

千面走天涯

从甘肃到陕西、河南、山西,再到北京,还有江南、西南地区,每个地儿都有自己风味独特的面条。

要说哪里花样最多,不能不提山西:据说,山西媳妇一日三餐能做出三种不同的面,吃上一年都不带重样的。什么擦蝌蚪、水揪片、剪刀面、桃花面,光听名字都想象不出长啥样。

做山西刀削面,刀削出的面叶必须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图片来自:全景网

虽然吃面条的习俗源自北方,但是南方人也毫不含糊。面条沿着京杭大运河传到了江南,一改来自北方朴实粗砺的气质,变成了一道讲究的点心。

在苏州,一碗汤面,浇头就有好几十种,什么焖肉、五香排骨、虾仁,全是苏式菜肴的袖珍版。

苏州虾仁面

图片来自:r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