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亿欧智库的孟凤翔研究员,就“保险数字化转型”为题,专访了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仁和研究院院长王和,以下是访谈内容: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迎来许多新变化。供给端:保险科技应用、保险业务创新变革不断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需求端:认知风险、有效交互、追求体验、主动消费日益成为人们保险需求“新常态”;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深化人们的保险价值认知,提升了投保意识,同时有力地推动保险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对保险业而言,数字化将带来怎样的改变?保险公司的数字化之路该怎么走?亿欧智库专访人保财险原副总裁、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仁和研究院院长王和,寻求他对保险数字化的思考和见解。
一、保险的数字属性与生俱来
关于保险数字化的特点,王和表示“对于保险而言,数字化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一种回归”“保险的数字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他强调,这里的“回归”,理念上的意义大于技术上的意义,他希望保险,乃至金融行业有一种“认祖归宗”的清醒、意识与觉悟,它并不是简单地解决技术问题,但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技术问题,因为,在分析许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也包括在推动信息化和科技化项目过程中,往往是“叶公好龙”、“说说而已”、“知难而退”,乃至“无疾而终”,其背后是缺乏一种自我体认。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或者忘记了“我是谁”,那么,他就可能迷失自我,甚至把日子过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只有认识和意识到“数字属性”的与生俱来,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并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并实现凤凰涅槃的回归与再生。
此外,王和指出,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属性”与数字时代的数字化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是讲本质和本源,后者是讲路径、实现与存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体现,而且是一种“新体现”。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保险的数字属性,在“前数字时代”是一种相对初级和低级的存在,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而数字时代将带来“高级存在”的可能,是一种“龙回大海”的再生,这是推动和实现保险数字化的灵魂,即不仅要了解保险的“数字属性”,更要思考“高级存在”的问题,包括什么是高级存在,高级存在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高级存在。
放眼整个金融行业,保险业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会否与银行业等其他金融行业殊途同归呢?
王和表示,从根本上,数字属性是金融行业的共性,而保险的数字属性更为特殊,且突出,具体表现为内外两个方面:内部视角的数字属性是金融行业所共有的,但外部视角的数字属性方面,保险行业表现的更为突出,想象空间更大,即对象的数字化与保险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和互动性,社会的数字化对于保险的发展而言,是“如鱼得水”,赋予了巨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因此,保险不仅要实现内部视角的数字化,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