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34/▲视觉中国图
分期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信贷的支持让人们能够更加轻松地享受消费升级带来的便利。
“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年)的通知》明确,消费金融是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
年底中国居民部门消费信贷规模达到9.5万亿元,并且还在快速增长,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几大主体分食国内消费金融市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提升,消费金融行业经历整顿后仍将迎来高速发展,万亿市场仍待挖掘。”
▲年轻人正在逐步接受提前消费注:以上数据为年前9月,18~23岁(00后95后)用户金融消费情况数据来源:苏宁大数据
三类主体分食万亿蛋糕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可以分为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平台。
银行的消费金融产品包括信用卡、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等。近年来,银行的消费金融规模在不断增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截至年年末,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7.9亿张,当年新增1.6亿张,同比增长25.9%,未偿信贷余额为5.56万亿元,同比增长36.8%。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26家A股上市银行年上半年的消费类贷款(不含信用卡)数据发现,有17家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其中多家银行增长迅猛。
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是第二大类消费金融服务提供方。截至目前,全国共设立了23家消费金融公司,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在至年设立,年,全国共批准成立4家消费金融公司,年6家,年6家,年2家,年1家,年3家。在这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又可以分为银行系和产业系,银行系的消金公司占大部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发现,消费金融公司之间业绩差异较大。例如招联消费金融年上半年营收达到30.4亿元,净利润6.04亿元,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营收41.07亿元,净利润却不如招联,仅3.66亿元。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处于亏损之中,比如上海尚诚消费金融上半年亏损万元。
拨备计提是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亏损的重要原因。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表示,亏损原因一是公司发展初期,系统投入等成本支出较大;二是公司按照监管要求,计提贷款损失准备0.93亿元。苏宁消费金融则表示,年上半年拨备前利润为2.64亿元,而拨备后出现亏损主要在于去年上半年资金成本上升、公司采取稳健策略、放缓发展节奏应对行业风险、加大了研发投入,并且公司坚持按照%的拨备覆盖率进行拨备计提。
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归为第三类,这里面包括电商、支付、网贷等提供商品分期、消费贷、现金贷等消费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平台,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乐信、趣店等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以蚂蚁花呗为例,年、年、年和年,花呗的运营主体蚂蚁小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32亿元、0.09亿元、1.3亿元和65.96亿元。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年底中国居民部门消费信贷规模达到9.5万亿元。年网贷整治办“57号文”和“号文”分别对P2P和网贷提出严格整改,年消费金融行业增速将进一步下降,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提升,消费金融行业经历整顿后仍将迎来高速发展,万亿市场仍待挖掘。
模式相近各有优劣
都是为个人消费提供信贷支持,但对比三类主体提供的消费金融产品可以发现,银行的消费信贷产品额度较高,期限较长,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平台的产品额度较低,但更具灵活性。例如浦发银行一款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个人经营活动中资金需求的信贷产品最高可达万元额度,期限最长达5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额度则受限于监管规定,《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应超过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且借款人贷款余额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
对于银行来说,资金充足、资金成本低、风控成熟、客群征信状况较好,是其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天然优势。不过,银行也有劣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消费金融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银行劣势在于几乎全部采用传统央行征信方式,本质上没有跳出信用卡范畴,由于消费金融公司针对的客群是长尾效应下的人群,包括在校大学生、蓝领在内的中低收入人群,传统征信方式不足以覆盖这部分人群,缺乏多维大数据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风控失效,效率不及互联网金融平台高。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均能弥补银行信贷覆盖的不足,区别在于,持牌消金公司较互联网平台更低,同时有合规上的优势。上述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大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运营模式比较传统,依赖央行征信,缺乏多维度的信用信息,同质化竞争严重,触达客户方面与互联网平台相比有一定的劣势。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中,阿里、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依托电商平台,自带场景和流量,同时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在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具有很大优势。此外,也有平台深耕垂直细分领域,自建生态,将金融服务拓展到更多的客群和消费领域之中。不过,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而言,都需要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
融大数据研究院的报告指出,在消费信贷市场上,消费金融公司仍占少量市场份额,就年上半年披露贷款余额的金融机构来看,中信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是招联消费金融的3.7倍。银行、互联网头部平台、小贷公司、P2P,每一个都是消费金融公司的强力竞争对手。
恒大研究院则在报告中表示,消费金融的本质是信贷,盈利的根本是靠利差,对于资金充裕的银行来说,直接利差是能够获得的全部利润。因此,在消费金融行业,银行将依靠资金优势形成护城河,长期保持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