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坚持原创的篇
月读20本书07:关于阅读的答案书。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上位,而是防止下沉。
我经常会被问到关于阅读的问题,归纳如下:
成年人和孩子都会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坚持阅读的习惯?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觉得阅读好累,没意思,读不进去,乐趣到底在哪里?
读书无用论:严肃阅读,尤其是无用之美,还有什么意义和必要性?
如今视频当道,娱乐至上的大环境,碎片化信息触手可及,甚至嘈杂过量,听书拆书讲书几分钟阅读一本书,各种短平快的途径丰富,
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己“亲自”阅读?
读了那么多书,为何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如何运用阅读构建底层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性?
如何选书,辨别出有价值的书?
入门经典书单推荐?
以上问题,在我看来没有标准答案,更不存在万能通用的执行模式。
阅读就是一件很私人很随意的自主爱好,没有高下对错之分,也没有分别心,更没有艰难的入门门槛。
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不断尝试寻找到最适合自己,最放松自在的方式,才有“通过自律坚持成为习惯“这一说。
所以当我看到罗振宇这本号称“能让你爱上读书“的新书的时候,我内心也有一阵疑问:
《阅读的方法》
阅读真的需要方法吗?
著名的知识付费达人,在准备这本书的很多年里,也有同样的疑惑。
我误以为又是各种老生常谈的套路,结果一口气读到停不下来,酣畅淋漓。
你可以看到,一位阅读牛人,简单清晰明了地给了上述问题,一份很实用中肯的答案。
01阅读的意义/作用/方法:24个关键词
正如书中提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方法“,而是”爱上阅读的方法“。
只有真正热爱,意识到阅读最终的意义其实仅仅是为了自己,内驱力才会让它变得像吃饭睡觉运动一样自然而然。
罗老师言简意赅,总结出的24个关键词,可以灵活运用,拓展变通。
比如,第一部分讨论了,阅读首先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用知识量来武装大脑。但不同于我们已有的认知,罗老师展示了更高阶更综合的能力。
1.推理:
文字+逻辑,文科+理科,必要的数学知识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就像吴军老师说数学:“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不得不面对非常复杂的问题,里面有很多噪音难以一一滤出,这时就需要掌握一种工具让我们能够不受噪音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数学常常是我们可以信赖的工具。
2.转念: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个转念,就可以让世界从此不同。
这其实是我们解决生活中大部分问题的关键——除了病痛和死亡,绝大多数的痛苦纠结都源自我们的价值观。
面对任何事物,除了本能的应激反应之外,差异就在掌握的理解模型的差异化。
同一件事,大家看到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接受并吸纳的信息量是有区别的,大脑中理解模型不一样,底层思维逻辑不同,行动和最后的结果就不一样。
接下来是人类由繁入简的两种根本方法:
3.抽象:
普通人和有学识的人,同样生活在由概念构成的世界上。区别仅仅在于,有学识的人会借助阅读,往下深挖一点。哪怕区别只有一点点,认知也会赢过99%的人。
因为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自己去亲自研究,论证的原因有三:
很多概念的出处已经被遗忘,不知其所以然。
很多概念被过度简化,我们需要主动拒绝被持续投喂单一的,肤浅的,经不住推敲的内容,重复的正确的废话。
概念在流传中会“被污染”,甚至无法避免地被误解,人为刻意地曲解。
4.凝结:
汉语最大的特色,就是凝练的美,一字一世界。
我们接触的概念,定义,都是无数人的心血凝结成的精华。
这本书提炼关键词,返璞归真的归纳总结,就是很好的演示。
5.俯瞰:
心理学里有一派叫格式塔心理学,说的是人类总能跳出个体,从总体和宏观的层次上认知事物。
丢掉细节之后,我们反而能看清大走势、大格局、大模型,用高瞻远瞩的视角,得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6.选择: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面临大大小小的取舍。
选择有时候大于努力,就是因为战略上的成功,远超于战术上的努力。
我们能否理解选择的无限可能性,赋予自己走向终点的勇气?
接下来的三大部分,在讨论阅读如何拓宽我们的洞见,如何增加创造力从而增强不可替代性,以及生而为人如何享受阅读带来的更持久,更高级的快乐。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就是对开篇问题很系统全面的回答。
其他的关键词,分享如下:
风物棋局窥视他顾意义行动结网建构怪谈设定迁移追光情感趣味快意苦痛角色文心
02跨界综合,博雅通识的终生学习
这本书的另一个角度,是向我展示了优秀的大脑,是如何看待问题,思考论证,解决和行动的。
我坚持年读+本书,努力走出舒适区,接触更多学科,最期待的就是透过我不熟悉的新知,接触更多更复杂的观察模型,内化吸收后,再围绕同一个事物聚合起来。
书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绝大部分场景下,这个世界都是在和我们‘打明牌’:把所有线索都摊在桌面上,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找到独特的路径,把它们串联起来。
这种本事,可以在阅读世界中反复练习。我们每一次沉潜其中,都会神游妙趣。而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我们又会变得更厉害一点点。”
我曾经是根红苗正,备战竞赛的理科实验班学生,秉持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心态努力到18岁,虽然摸着良心说,我的文科成绩更不需要费心就能取得好成绩。
然后大学突然转为文科类。工作后,虽然一直都在从事金融行业相关,不停轮换多个岗位职能,接受变化和挑战。
可以消极地认为,这是放弃,中断,知识体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断层。
但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我的优势?
我之前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已经了解了博雅教育和终生成长的重要性。
博雅教育追求学识的目的是学识本身,所探究的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对知识的溯源,而不是去接受现有的知识;
不用死记硬背,因为各种工具AI都比人类做得好;而是对新旧知识进行思辨。
比如面对接受到的信息,我们有能力有意识判断它的真实性;我们要思考信息背后的其他问题;
学会收集论据、分析现有的权威观点、预见驳论、合成新的论点、最后义正词严地表达结论。
学会分析他人观点,并独立阐述自己的观点。
说实话,我们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存在,不只是和同龄人,甚至更年轻的下一代,突然失业的上一代人的激烈竞争,更是和日新月异科技革新的AI的竞争。
在下一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导致的行业重新洗牌/生存危机里,做个π型人,可能是普通人最容易看到的对抗方式。
在培养“专才”I型人的基础上,兼顾朝着”博学“的T型人方向靠拢,最终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做到”全才“π型人;
但至少具备比较完备的基础知识体系,不会出现极端的知识断层,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有学习力,适应力,分析力,拥抱变化,好好生存下去。
¥1阅读的方法7精选¥49¥6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03求知的乐趣,心态的稳定
讨论了太多意义,作用,仿佛阅读是功利化的工具。
但其实它最大的用处,还是抚慰人心。
求知的快乐,让灰暗平淡的人生充满光辉;陷入低落绝望的时候,至少可以做个避风港,与其胡思乱想陷入悲观,不如走进书里更宽广的世界。
比如读历史故事,不是要去照搬那些所谓的腹黑学,明争暗斗的手法,而是明白了:
“当你不再认为谁是坏人、谁是蠢货的时候,当你能读出所有事件当事人的‘不得已’的时候,当你看到事实的复杂性的时候,就算是跨过了历史入门的门槛”。
比如面对不怀好意的小人得志,不光彩不公平的竞争和失败,明白自己更重要的目标。
就像罗老师叙述他的两个账户:
一个“简历账户”,记录做一件事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竞争力;
一个“悼词账户”,记录做一件事能留给世界什么价值。
而他的任务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力求能在这两个账户上各记一笔。
在当下的嘈杂,混乱中,阅读真的是性价比很高的治愈方式。
不仅是探索未知,更是在已知地带再造乾坤。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上一层,看一层的风光。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看到世界的丰富性,感受到人间值得,平凡人生也应该好好过的快乐,也能帮我看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优势进步。
学会思考,学会不同的思考方式,善于质疑,思想更加严谨。最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引导。
从而变得更有同理心,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具有洞见insight,更有勇气和信念,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正确的事,面对未知的一切。
04书单推荐
这本书在论述中,会引用很多书籍的内容进行论证,同时列明24个关键词对应的推荐书单。
我的心已经在蠢蠢欲动了,立马丰富了自己的读书清单,和大咖同步阅读,也能更精进一些。
当我们不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越了解,越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复杂微妙的事物,我们的认知一定是有限的,而且一直要接受变化。
我们阅读,不仅仅为了让自己争取比他人更优越的位置,而是和自己的较量。因为自我定位清晰,才不会轻易迷失自我,或者灰心丧气。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上位,而是防止下沉。
阅读不是万能大法,但它会是很好的渠道。
真心推荐这本书。
作者:小冒,年读+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腾讯新闻读书账号
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