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说过了。金银作为货币,有着鸡蛋、海洋之类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不变质,便于携带,容易分,等等。但他还是不完美。随着商品交换的增加,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金银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裁剪,虽然裁剪的过程不算太难,但是一定要由特殊的人用特殊的工艺来完成,而不是由任何人来完成。
比如作为商品交换的象征,他要看起来体面,不能光怪陆离,所以要打磨塑造。由于这些原因,一个新的行业诞生了,即专门生产和切割黄金和白银。这个行业在西方被称为金匠,即加工金银的工匠。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就是金银加工的作坊,或者金银加工厂。
人们把金银放在金匠的地方,请他加工成型,根据自己的需要切割。举个例子,一个人有十二两黄金,但是他每天的消费一次不到一两黄金,那么他可能需要把这十二两黄金切割成十点甚至一百点。同时,当然他也需要把这块黄金加工成型。人们把黄金送给金匠。我的计划是等它处理好了,再从这里把黄金拿回来,拿着处理好的黄金去市场买东西。这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这个算盘自然没有错,但是需要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当你把黄金交给金匠的时候,金匠肯定要出具收据,比如说上面写着已经收到十二两黄金。
现在我们无从得知,世界上第一个把黄金交给金匠,金匠给他收据的人,是否想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后来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货币发展的巨大变化,甚至引发了一个持续了几百年的局面,至今没有找到解决办法。金融危机,现在的美元霸权,现在的 ,都和人类社会的这个动作有关。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因就在于这张收据。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需要黄金进行兑换时,需要拿着收据从金匠那里拿回来,然后用黄金进行兑换。但由于金匠认定收条不忠诚,人们发现其实根本不需要用黄金来交换,直接把收条给对方就可以了。因为对方卖了货拿到了收据,他可以拿着收据去金匠那里换黄金,也可以拿走。当得到这张收据需要另一个人买他需要的东西时,他可以直接把它给那个人。时间久了,人们会发现,金子能不能从金匠那里拿回来其实并不重要,只要有这张收据就行。慢慢地,人们已经习惯了用这些收据买东西。每个人都这样。一个人,十个人,几百个人,一千个人,全社会都这么干。于是这些收据流传开来,黄金一直由金匠保管。
第一张收据可以是手写的,如签名和盖章。后来对收据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会有更简单的方法,比如统一格式打印,不需要每张收据都收到。盖章签字,这些收据的面额有大有小,比如,,,一两,或者更小。同时为了防止人们仿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极其复杂的工艺,使得普通人很难伪造。
这种用极其复杂的技术印制的统一印制的收据,就是钞票。世界上很多事情的转变就是这么简单,这么奇妙。换句话说,货币产生了,货币的本质是一张收据。所以在《货币战争》这本书里,作者一再强调纸币的本质是。一张收据。比如《货币战争》年版的序言,在第二自然段的开头,作者就说货币本质上是对财富的索取,人们持有货币就相当于获得了财富。第三段开头作者也说了,纸币本来是作为金银的收据,主要是为了方便交易。
在《货币战争》一书第一章名为《罗斯柴尔德开始时的时代背景》的小节中,正文第五自然段,作者是这样写的。人们早就知道,金匠和银行家最赚钱的业务是发行钞票。这些银行券实际上是存款人存入金匠处的金币收据。因为携带大量金币非常不方便,大家开始用金币的收据进行交易,然后从金匠那里兑换相应的货币。时间长了,人们就觉得没必要了,总是去金匠那里存取金币。后来,这些收据逐渐变成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