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开拓新的征程。在黑暗和厄运的环绕下,传统金融体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们也开始注重那些原本不受重视的没有理想投资回报的,以及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金融业务。很快,它们开始调整刻板的运营模式,使其更具创新性,来满足用户需求。
事实上,在大多数加速器项目中,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信念几乎成为其信仰,目的就是有一天用户可以大声地宣布:“我已经获得了极佳的用户体验,这正是我一直期望的。”我个人认为,这是金融科技公司区别于传统金融行业的重要表现之一。这种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以进一步让用户觉得,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工作,并且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远远超出了仅提供数字体验的范围。最初,投资界对金融科技公司的潜力和它们带来的颠覆趋势持怀疑态度。但近期的成功案例和许多初创企业变成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等一系列事实,使得投资者也疯狂希望从下一个“微软”那里分得一杯羹。与“某款应用程序可以实现这一点”同义,很快就开始出现“这项业务有初创公司在做”。
在5年内,许多初创公司的出现动摇了市场,它们通常会为会为金融业务提供某种既可以使业务更简单,也可以改变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初创企业内部的重叠开始增加,尽管有很广阔的竞争环境,但初创企业只能为特定细分市场中的小的企业提供服务,这一点必然如此。此外,有多家公司提供类似的功能,这导致行业内部会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初创企业不能够兼顾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不能挑战传统金融公司。仅美国就有多家支付类初创企业和50多家贷款类初创企业。
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初创企业之间必然会陷入争夺客户的竞争。这样的后果就是少数初创企业获得成功,而多数初创企业濒临破产。后来,一些一度成为独角兽的初创企业也遭遇了“滑铁卢”。尽管如此,投资者依然对金融科技的投资热情不减,甚至在年第四季度有所增长。尽管有一些投资表现比较疲软的季度,也是因为一些初创企业业绩下降而偶尔出现投资下滑,但总体而言,市场情绪乐观。当然,金融科技行业正在迅速从这些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更正,并不断从中学习。
挑战者银行和保险供应商引起的颠覆,让人们注意到了金融科技公司对传统金融机构构成的影响和威胁。因此,金融机构、大型零售商和电信运营商都希望以与初创企业合作或收购初创企业的方式来扩大业务范围,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消除竞争。
因此,成功的初创企业成了理想的收购目标,因为它们拥有客户基础、特有技术和专有引擎(如信用检索等)。许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收购最有前途的初创企业,以支持自身业务扩张。这些大型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急于以较高的收购价格来收购这些初创企业。尽管这些机构已经准备好支付大笔资金,但收购过程并不容易。已创立的初创企业不接受并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可以很容易地从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并可以尝试利用这些资金将自己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非被大型机构并购。这些大型金融公司很快意识到,利用早期融资参与初创企业比在晚期进行收购更有意义。此外,一些金融公司也在探索与初创企业合作,而不是仅为它们提供资金或控股。
到目前为止,合作是最成功的方法,双方能实现双赢。合作伙伴关系通常包括向初创企业提供访问银行客户数据的权限,并与初创企业联合开发产品,或将初创企业产品(业务或技术)作为银行的单独产品引入。同样,财富管理公司也通过与初创企业合作,使用研究和评级引擎,从而在应用程序中提供传统服务,并通过与初创企业其他渠道的合作提供颠覆性服务。
虽然迄今为止业界对金融科技公司仍持怀疑态度,但它们仍将长期存在,并在未来不断瓦解现有的金融体系框架。即使是在银行和保险高度成熟的国家,金融服务业长期以来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而像印度和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正式的金融体系尚未普及。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技术将一同重塑传统金融行业,并形成新的业态。因此,从乐观主义者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公司对金融行业的影响等同于iPhone对整个音乐、电话和相机行业的影响。如果我们从悲观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点,那么这些创新可能会远远超前于时代,并可能会遭遇崩溃的命运,或者最终会像“掌上电脑”一样,在数十年后被改造成iPad。即使金融科技可能经历破产,但它的影响力足以让人们继续冒险进入这一领域并创造新的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