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金融集聚的地理经济学因素是什么其形成动因
TUhjnbcbe - 2024/4/5 22:08:00

金融地理学家将金融地理学看成是经济地理学的衍生物,是经济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一)地理因素的引入与分析,将地理因素引入到金融问题的研究中,从空间因素、地理位置、地区差异等视角来分析金融问题,是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Yeung认为金融地理学的渊源来自于新经济地理学,他指出“经济”的概念已不能用非空间的、单维的、单一的和决定论的观点来概括,应考虑现有社会关系的约束,即要考虑经济行为的社会根植性问题。

这也是金融地理学者所强调的,任何金融产品或金融机构都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一地理环境也是用于解释其经济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佛斯达克和德尔通过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分析,强调地理因素对危机的影响,认为危机是有空间性的,资本在不同地区的减少或增加形成了破坏性的力量。

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金融地理学的两个争论:一是关于全球投资银行在其他地理范围的分散和多样性能更好地处理危机;二是全球投资银行在某地区的金融空间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金融集聚的形成动因,关于金融集聚的形成动因,大多数学者以马歇尔、韦伯、波特的理论为依据,将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动因归结为规模经济、外部经济、集聚效应以及区位因素等阕,并从实证角度进行了检验,认为规模经济、区位因素、经济基础、政府政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都会影响金融集聚的形成。

1.理论分析,金德尔伯格通过对欧洲、美国等金融中心形成过程的比较分析,提出规模经济会促使金融机构进行某一区位的选择,当某一地区内集中了较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就会形成一定的集聚力量,对外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优势,吸引区域外其他金融机构的进入以及金融参与者对区域内金融企业的选择,使得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强化这种集聚力量,因此规模经济具有自我强化机制。

韩国经济学家帕克利用集聚经济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研究了国际金融集聚(中心)的形成原因,提出规模经济是导致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当某一区域内跨国银行的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时,规模经济优势会通过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基础设施的共享、信息的流通、生产者和消费者距离的拉近等体现,从而更易于形成国际金融中心。

纳瑞仕和盖里通过对英国大伦敦区、南苏格兰区、西北区三大金融集聚区的消费性和生产性金融服务业的比较分析,从供需的角度提出集聚不仅有利于金融业专业劳动力的获得,也有利于金融业相应服务的支持;

此外,金融集聚所带来的集聚效应还体现在企业声誉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感,一般来说,位于集聚区内的金融服务企业的成长速度要快于区域外的其他金融企业企业网。潘迪特等则通过对金融企业不同部门的分析,认为位于金融集聚区内的金融企业,其信用评估、风险投资等非银行金融中介部门以及非寿险部门具有正集群效应,会促进本部门金融机构的成长,而对其他部门的负外部性会阻碍其成长。

(3)从影响金融机构运行效率的因素考察当地的市场规模大小、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金融专业化程度、金融创新效率等。同时,他还指出,位于大城市中的金融服务产业更倾向于集聚,因为一他们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相关领域的企业需求是相同的,并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市场的接近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

2.实证分析,亚瑟运用路径依赖模型来描述金融业的集聚过程,他指出当一个企业存在外部经济(或者集聚经济),那么该企业会变得比其他企业更有优势。如对于特定种类的金融业务会对其他银行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体现为一定空间范围的规模收益递增,从而形成地理“锁定”,即在该空间范围内,企业不容易退出该区域。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规模经济使得该区域较其他区域有优势,只要新的企业进入这个区域,将来就很难有移动。

奇叶托将研究对象选取为位于14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多个跨国银行总部和分支机构,利用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金融中心集聚力的因素,包括银行数量、股票市值、国际资本流动、经济规模、区际贸易等,研究结果显示,规模经济是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

马丁通过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区位分布进行验证,认为银行、证券、外汇交易机构在空间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银行的分布相对分散,而证券和外汇交易机构则相对集中,但如果不考虑价格竞争因素,仅考虑距离对银行监督成本的影响,并以市场潜力的不均匀分布为前提,那么银行业的集聚则是必然趋势,这个结果同霍特林的企业空间分布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处。

赵、史密斯和希特将金融信息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两种,以中国的金融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验证分析指出信息的不对称是金融集聚的形成动因之一,金融部门只有接近信息源,才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地区间金融差异。

(三)金融中心问题的研究,金融中心是金融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产物,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在空间的集中会促成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从而形成区域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会增加对区域外金融资源、金融机构的吸引,从而使得金融业向该地区进一步集聚,金融集聚的加深会导致区域金融中心向国家级金融中心甚至国际级金融中心演进。

从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来看,经济史学家格拉斯的大都市发展阶段论为城市金融中心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将都市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商业、工业、运输业以及金融业,其中金融业是都市发展的最高阶段,较其他三个阶段的集中度更高。根据格拉斯的观点,金融中心应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其形成依附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杨小凯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城市化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地理的临近会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有利于交易效率和分工水平的提高。这也意味着金融中心金融交易的集中有利于金融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效率的提升。

英国学者道通过对银行业的空间演化过程的归纳,总结了银行业从服务于地区企业的区域银行组织,到金融活动的空间集中所形成的区域金融中心,再到通过国际竞争最终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几个阶段。

考夫曼则认为金融中心的兴起与衰退与金融中心的地位变迁和战争的影响有关,金融中心的地位变迁经历了商业中心、交通集散地、银行业总部等变化,如二战后的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亦都经历了此过程。

从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来看,McGaheyetal提出金融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地理集中引发了金融业的竞争,为提升竞争力,金融机构在选址时必须将地区优势、金融人才优势、信息和通讯优势、制度优势等都考虑进来,金融中心则集中了这些优势,从而提高了金融业的竞争力问。

奥的斯和费德曼的研充显示金融中心通过知识溢出会影响区域内技术进步,而技术的进步会受空间距离的约束,距离越远,技术进步的扩散效应越弱。里德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化”的观点,指出金融中心的建设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投资积累、资本输出等,同时他利用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中心数据,论证了国际金融中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担负起国际结算中心、跨国银行中心、投资管理中心等重任直接影响国际投资活动。

萨格拉姆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37个国际金融中心(美国除外)的数据,从城市竞争力角度着手,选取这些金融中心的国外银行总部数、国内银行总部数、与外部国际金融中心有关系的个数等若干指标,计算了这些IFC国家(国际金融中心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结果表明金融资源的集中、金融中心的形成是基于提高本地竞争力的考量。

(四)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受到经济学家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融集聚的地理经济学因素是什么其形成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