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资一家
5G金融,通俗地说就是5G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彻底改造和创造新的金融监管理念、金融发展模式、金融产品、金融场景、金融服务及金融发展方向,使得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并激发高效能的服务效率和低成本的服务潜能,从而让金融向着与社会、与企业、与个人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那么,我们为何要提出5G金融这个新概念呢?主要是基于如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提出5G金融概念,包含着对5G金融的肯定和对5G金融的美好向往,尤其坚信5G时代将对金融业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并将给广大金融消费者带来比4G时代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金融生活,让人们对未来金融业带来的全新金融服务产生美好的神往。
其次,5G金融代表着全新的信息技术与金融业深度的融合,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行业部分领域更会出现颠覆性的变革,甚至让人们对金融产生新的理解,重新定义金融业,赋予其全新的内涵,这一切都是以往的金融业不敢想象的。
最后,5G金融的诞生恰逢其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力量将与5G金融产生化学反应,改变传统金融在人们心中的旧有印象,为人们打开全新的金融世界。
尽管如此,我们对5G金融的认知仍要保持客观理性。5G金融本质上依然是金融,仍然担负着价值流动的使命,只是在完成价值的跨时间、跨空间流动中更加有效,手段更加丰富,形态更加多姿。
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在5G金融中,5G是信息传输的手段和方法,实质是金融利用5G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金融的发展,促进金融不断创新。二是5G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属性,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5G信息技术为载体或者传输手段,提高现代金融服务的效能,并由此催生的一切金融新业态、新金融产品以及新的金融生活方式,都可以称之为5G金融。三是5G金融是5G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相互融合,是金融业将5G技术全面运用和贯穿于金融行业及社会金融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相互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将是系统性的、全面性的、深刻性的。但并不意味着,金融业在与5G信息技术的“婚姻”中,会全面丧失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沦为5G的附属品。同时,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5G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而是5G技术使得金融业内部发生了根本性的突破或嬗变,使金融业获得了全方位的进步与发展,不断从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不断激发出金融行业的巨大潜能,为全社会提供更高效、更实惠的金融服务,使得金融业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需要。
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在5G金融时代,这种不确定的环境将变得更加确定,信息交流沟通更加充分,能够有效解决诸多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交易费用。我们知道,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重构安全体系等六大特点。每个特点都将深化和影响金融业的多个方面,并推动金融业发生各种深刻的变革,使得金融业不断满足人们更加丰富多彩的需要。概括起来,5G金融主要有以下七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1.资金配置效率更高
金融的重要使命和功能就是对资金进行有效配置,使得金融实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目前,最新科技虽然在这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有效配置资金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由于受到科技自身发生迭代不够快的影响,资金配置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由于受到行政及人为因素干预,导致大量金融资源配置到了不该去的地方,比如“两高一剩”企业(高污染、高耗能及产能过剩)及僵尸企业。虽然政府一直在持续认真治理,但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企业依然占据了大量金融资源,使得我国信贷资金总体质量不高,不仅加大了不良信贷资产,也累积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同时这也是我国企业总体金融杠杆率过高的重要原因。
而在5G金融时代,由于其低时延、高速度及万物互联等功能将应用于金融业,将帮助金融业实现“全副武装”,具有更强大的金融预判力和战斗力,将使金融对资金的配置作用发挥到极致,也能够对不良的金融行为进行有效抑制,并始终确保金融业运行在健康轨道上。尤其是,5G金融时代能使金融资金配置省去很多中间环节,直接将资金送到需要“支援”的目的地,实行资金的高效快速流动,让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推动金融资源在全社会各需求主体之间合理流动。例如,现在我们把全社会的融资方式简单地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通过资本市场、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和融资成本;间接融资主要是以银行为信用中介进行资金供需的间接匹配,由银行根据自身掌握资金的能力及社会各经济主体需求状况进行匹配。可以预见,5G金融时代,由于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信息高度对称,能够让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实现无障碍共享,未来以金融业间接融资的行为将走向幕后,并且占据的比例将不断萎缩,最终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届时,直接融资将得到迅猛发展,资金供需匹配将实现精准对接,而且直接融资的方式也将不再拘泥于股票、债券、P2P等形式,而是产生新的直接融资方式,在新方式下,资金的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将更加频繁,比如企业直接向居民发行理财产品等,投资者完全可根据透明的企业信息决定是否购买,并愿意主动承担购买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发展了科技信息技术,使全社会金融投资信息实现了高度对接,闲置的社会资金将最大程度、最大范围被充分合理利用,资金需求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金融投资的效益有可能获得最大化。
2.交易成本更低
无论是1G、2G、3G还是4G时代,虽然金融业的服务效率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成本也逐渐降低,使普惠金融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距离金融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及民众对金融业的需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尤其全社会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仍然较高,企业及金融消费者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甚至是“金融腐败”成本,这也是民众对金融服务诟病较多的原因之一。
客观来说,造成这种状态并非金融业所愿,金融业的愿望是通过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金融服务、开拓金融服务市场,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既能给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让自己在获得发展的同时,又能不断提高自身社会服务形象和美誉度。然而,所有这些美好的愿望对金融业来说,仍然是难以企及的美好梦想,而阻挠金融业实现美好梦想的最大障碍,就是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的滞后。比如,目前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都极力倡导普惠金融服务,而且金融机构也深知普惠金融服务的巨大意义和作用,但苦于相关技术落后,暂时无法将所有普惠金融需求者与金融服务的能力及方式进行全面匹配,实现普惠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可喜的是,随着5G金融时代来临,可最大限度地将5G技术的万物互联功能运用于金融服务,金融行业的信息搜集能力将得到大幅提高,金融信息搜集的范围也将获得无限拓展,有效金融信息也将获得更加充分的利用,金融服务信息与金融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将得到有效破解,金融交易成本也将大幅下降,从而极大地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比如,未来企业上市融资变得更加简单,完全可由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资金需求状况、资金风险控制能力等,直接向投资者融资,金融监管部门只需负责制定规则、指导和监督即可,完全不用像现在这样要走很多复杂而烦琐的程序,可以节约时间成本、降低融资企业成本。
尤其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由于万物互联功能的使用,使得金融机构可对所有需要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金融需求状况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提供批量化的金融服务,形成普惠规模优势,最大限制度地节约普惠金融成本,实现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成本与普惠金融使用者支出成本的“双低”。
3.风险可控性更强
众所周知,金融业一直是高风险行业,因为金融机构是高负债经营,自身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所拥有的资本金与负债相比,占比极低。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要求,年底我国银行业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5%、9.5%和11.5%,其他银行不能低于7.5%、8.5%和10.5%。截至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5%,资本充足率为13.65%,较年底均略有上升。目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整体水平高出监管最低标准2~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与其巨额的负债相比,资本充足率仍显过低,是典型的靠“借债”吸收金融投资者的钱来进行经营的,也可基本理解为一种“无本生意”。所以,商业银行对风险是比较厌恶的,都希望追求无风险经营。
要实现无风险经营,将经营风险控制到最小,尤其是要消除经营过程中有可能累计的金融风险,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在5G金融时代极有可能实现。得益于5G,金融业的风险防控水平将大大提高,金融业的风险防范现状也将大为改观。通过5G的万物互联及泛在网功能,可让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提高发现金融风险的能力,重新认识自身经营不规范的行为。更重要的是,5G可让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信息的掌握更加全面,对风险信息的抓取更加迅速和灵敏,再借助大数据分析,几乎可以做到对客观风险进行精准、量化或定性的判断,并及时和实时实施干预,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尤其是,5G可将构建安全体系的功能运用于金融业,可使金融业在金融风险控制模型构架、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等方面建立起强大的“防洪大堤”,将有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有效阻挡在大门之外。
4.金融服务更加便捷
金融业的终极目标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条件下,实现金融资源的高速流转,实现金融资金配置或利用效率的最优化,从而达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金融机构的这些目标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天经地义的,但金融机构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条件,必须要做到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场景更加丰富,如果金融服务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企业及个人消费者的需要,那么金融机构所追求的一切永远是难以企及的梦想。
或许有人认为,4G时代及之前的金融服务并没有那么便捷,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是照样赚得盆满钵满,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也维持了较长时间,这是否说明银行不需要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性呢?并非如此。过去银行赚钱很容易,主要靠的是政策,尤其是存贷款利差政策,让银行稳赚不亏,而随着存贷款利率保护机制逐渐被打破,趋于市场化,银行之前的很多优势将逐步丧失,如果这些金融机构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及时果断地提高服务效率,可以预见,一定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而且,金融消费者现在已充分感受到了金融服务便捷性的好处,只要带着一部手机,大多数交易都能轻松搞定。而在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转账还是汇款都要去银行办理,购买东西都要使用现金。而在5G金融时代,金融的服务更加便捷,将突破现有领域,参透到金融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线上服务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的主流,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金融业服务将进入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万灵”时期。
5.金融的普惠性更明显
过去,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的服务方面耗费了不少精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民众对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还有很多“供给”缺口。究其原因,是金融科技信息未能跟上普惠金融普及与需求的速度,而且金融机构在普惠方式上还比较落后,使得普惠金融总体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精准化、定制化服务远远不够,耗费成本过高,并且没有抓住普惠金融服务的灵魂,使得普惠金融服务陷入了费力不讨好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全面、快速推广。对此,金融机构渴求新的科技信息技术赋能,能够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神力”大增,使得普惠金融服务简单高效和低成本化。
5G金融时代,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的上述愿望将得以实现。因为借助5G的万物互联、高速传输及泛在网等功能特点,使得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服务的信息抓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轻松消除普惠金融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根据服务对象主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让每个主体的金融需求都能得到精准的开发和评估,做到“一对一”的、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不再是简单地依照金融需求的主体资格提供金融服务。如此一来,小微企业、社会金融弱势群体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便会得到很好的满足,使其真正成为普惠金融服务的受益者。
6.金融对科技的依存度更深
之前,科学技术虽然在推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在金融业主要以传统业务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环节靠手工操作就能完成,金融业对科技信息的敏感度不高,对科技信息的依存度也处于中性水平,远未达到高度融合的状态。直到4G时代,金融业处于由传统金融业向现代科技金融业的转轨阶段,金融业对科技信息的依存度有所增强,金融业也日益认识到科技信息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金融脱媒的程度日益加剧,凭借科技信息崛起的新兴金融业态,如P2P平台、现金贷等不断涌现,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中间业务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各金融机构纷纷成立了科技信息部门,专门负责开发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与研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由此,金融业的科技信息水平大幅提高,竞争力得到加强,产品不断丰富。
随着5G金融时代到来,将迫使金融机构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也会促使金融业与科技的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金融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将大幅提升。同时,也将促使金融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在资金安全和风险防范方面。
7.金融交易场景更丰富
5G金融时代,科技信息技术在给金融业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必将推动金融服务场景进一步美化、亮化和优化,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的服务体验,让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产生良性互动,为金融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营造有利的环境。这一点,人们的感受是十分明显的,在科技信息相对落后的1G和2G时代,金融消费者需要到营业厅办理业务,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是几个鲜活的服务员工,根本没有便捷的自助式服务和其他金融信息,一切都要向工作人员咨询,如果工作人员心情不好,服务态度差,金融消费者还得受气。而到了3G和4G时代,金融场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在营业大厅有电子信息展示屏,滚动播放存贷款利率、理财产品、金融政策等信息,还增加了自助服务设备。最近几年,金融机构不仅提供了手机银行、手机炒股等服务,还引入了大堂机器人,金融服务的场景日趋丰富。
到了5G金融时代,由于泛在网、万物互联、低时延等功能全面应用于金融业,金融的服务场景也将更加丰富和美化。未来,消费者不用到银行营业大厅就可办理贷款业务、购买理财产品等,只要有移动网络覆盖,比如在宾馆、咖啡厅甚至远离城市的郊外,都可以轻松进行很多金融消费活动。
本文摘自《5G金融:科技引领时代变革》,莫开伟、陈名银、邱泉著,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