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年,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在万以上)数量万人,-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5%,预计年末接近万人,达万人。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者丨辛继召
编辑丨李伊琳
图/IC
虽受疫情影响,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规模和数量仍在增长,且主要来自新经济、新行业。
5月17日,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年,中国内地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万亿元,预计到年末将达万亿元,-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
报告显示,年,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在万以上)数量万人,-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5%,预计年末接近万人,达万人。
目前,各家私人银行业务的划定门槛不一,主要包括可投资金融资产万元(如光大、平安、浙商)、万元(如民生)及万元(如招行)三种。私人银行已经成为各家银行AUM的主要来源之一。
高净值人群从何而来
报告显示,年,中国高净值人群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万元,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4万亿元;预计到年末,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约96万亿元。
高净值人群分布在哪里?
年,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5万的省市共17个,分别是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福建、天津、辽宁、河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和云南;其中9省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福建)率先超过10万人;24个省市高净值人群数量皆超过2万人;高净值人群从一线城市拓展辐射周边区域,三大经济圈高净值人数及集中度进一步加强。
高净值人群第一大来源已经易位,高级“打工人”取代创富一代成第一大来源。报告显示,董监高、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的群体规模持续上升,占全部高净值人群比例由年的36%上升至年的43%,规模首次超过创富一代企业家群体。“富一代”创富一代企业家群体占比由年的36%降至年的25%,“富二代”继承二代群体占比由9%提升至12%。
其原因是,随着新经济、新行业的快速发展,股权、期权增值带来财富增长人群显著提升,高管层、专业人士在推佛那个企业发展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与公司价值的共同成长。
高净值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新一代互联网原住民消费需求催生了新行业崛起,调研显示,新兴行业的分布和区域特色显著,杭州、深圳、广州等地直播、游戏、外卖等行业集中度占比较高。新兴行业中,20%人群通过股权实现财富快速增长,远高于市场总体水平的14%。40岁以下高净值人群比例由29%提升至年的42%。
高净值人士如何赚钱?
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增速较往年均持续上涨。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万人,与年相比增加了约65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由-年的12%升至-年的15%。
报告分析称,这主要源于资本市场过去两年的快速升值,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回暖,境内外IPO加速下新富人群的不断涌现。
过去几年,境内外IPO加速、中概股回归趋势显著,特别是新经济领域及其下属的互联网、大消费板块;A股科创板开市火爆,高新企业持股人接连上演“造富神话”。新经济企业的崛起带来强劲的股权增值与创富效应,造就了大批新富人群,上述行业及相关产业链在北京、广东及上海、江苏和浙江等东南沿海省市的集中度较高。近年,紧跟国家十四五城市群建设态势,高净值人群也从大城市向周边区域辐射延伸,显现出核心城市点、沿海经济带、财富区域圈三头并进的财富分布特征。
高净值人群在资产配置中偏爱金融资产,资产等级越高,金融资产比重越高,其中又以二级市场股票、股票型基金为主。疫情后,高净值人群金融资产多元配置热情提升,基金、保险及理财产品在资产组合中占比有所提升。此外,美股、A股、港股等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平均价格指数震荡上扬,带动金融类资产价格走高,成为高净值人群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支撑。
国内一、二线城市地产市值的持续上涨,楼市分化进入新周期。因部分房价上涨过快,城市的调控措施加码,前五省市受房地产调控力度较大,高净值人群房产增值受政策影响更为显著。
从资产配置组合上看,监管和市场双重影响下,资产配置更加多元。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中,固收类及房地产投资占比进一步缩减。受资管新规影响,信托产品、非净值型供给进一步下降,资产配置占比持续紧缩;在“房住不炒”政策指导下,政府对于购房资格、限售时间等提出明确规范,降低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及吸引力。
与此同时,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占比提升。随着标准化产品如基金接受度大幅提升,资产配置比例明显上升,其中由于资本市场向好,权益类基金占比显著。同时,高净值人群对于资产配置专业度要求提高,倾向通过基金参与资本市场投资,而非个股投资。在此基础上,高净值人群配置需求更加多元,对于私募股权、证券等其他境内投资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
买什么取决于你是谁
在人群细分上,金融资产配置也存在差异化需求。报告显示,传统经济创富一代更保守稳健,偏好固收类产品;新经济创富一代心态更进取,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更高。
调研显示,传统经济创富一代的投资组合里,债券类基金、信托产品、债券、银行理财产品等固收类资产的配置占比23%,明显高于新经济创富一代人群的20%;而对于股票、权益类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传统经济创富一代配置占比为27%,低于新经济群体的29%。
传统经济创富一代财富目标以保值为主,投资风格更保守稳健,更青睐固收类资产;而对新经济创富一代而言,财富创造和增值为核心需求,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参与热度更高,风格更激进,配置权益类资产更多。
具体到大类资产类别,报告显示,高净值人群的投资中,公募基金占比增长较快。-年占比较-年上升21%,主要受益于年以来,公募基金的产品结构逐步改善,特别是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的优化,公募基金运作更加透明,推动了公募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快速增长。截至年12月底,偏股型公募基金平均年化收益为17.04%,超过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10.54个百分点,债券型公募基金平均年化收益为6.91%,超出现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16个百分点。
同时,投资性房地产占比下降显著∶-年占比较-年下降11%。在“房住不炒”政策大环境下,各地限贷、限购、限价等政策短期内不会松动,房产投资综合收益、租金回报率走低,投资性房地产的吸引力降低。
信托、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占比下降∶-年占比较-年分别下降4%、3%和2%。在资管新规“去杠杆”“去嵌套”“破刚兑”等政策导向下,年银行理财产品及非标信托类产品供给紧缩,收益率屡次刷新下限,整体处在下滑通道;-年股市的走强让债市相形失色,年债市V型反转,年初受疫情冲击,收益率下行,此后伴随着国内疫情控制后经济快速恢复,又从低点快速反弹,收益率持续上扬。年债市持续上涨空间相对有限。
保险(仅寿险)占比保持平稳。-年高净值人群境内保险配置占比保持平稳。疫情影响下,高净值人群风险保障意识加强,推动了保障型保险需求的上升,人寿类保险重要性显现。人寿类保险在规范监管下逐渐回归保值增值功能,也驱动了高净值人群对保险的长期投资需求。
高净值人群未来买什么?
从客户预期来说,经历了市场震荡,投资者投资心态逐步成熟,年高净值人群对于未来各类资产发展趋势相较年更加谨慎乐观。
报告显示,首先,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预计小幅增加,以股票为例,股票未来配置预计小幅提升6%左右。其次,投资者对于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接受度持续提升,资金进一步流向银行理财,未来预计提升7%。
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主要难点在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的管理和通过主动配置实现收益提升;目前高净值人群对于资产配置服务基本满意,更看重配置组合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以抓取市场机会。
随着市场波动性加大和资产组合多样化,实现资产配置稳中有升的难度日益提升。44%的受访高净值人群表示,年考虑境内资产配置时,最大的难点是资本市场波动大,不想承担太高的波动风险;42%的受访高净值人群表示,各类资产收益普遍下降;37%的受访高净值人群表示,当前单一资产表现还可以,如果配置其他不熟悉资产,反而担心风险上升。
高净值人群对于将资产交由专业机构配置的意愿加强。受到市场行情波动及产品丰富度提升等影响,资产配置的复杂性越来越高,高净值人群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更愿意寻求银行及非银专业机构的配置意见,二者的重要度占比合计高于60%。具体来看,-年,高净值人群选择非银专业机构的占比提升了7%。
创富一代整体更偏好寻求机构方面专业意见,但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存在不同机构偏好。新经济创富一代企业家投资渠道更加多元,更偏好从非银机构如券商、私募等获取配置建议;传统经济创富一代企业家更加信赖认可银行渠道,更偏好直接从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获取配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