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和指导意见,是喜欢读书的人一个大概率倾向。面对开放式的结尾,甚至没有可操作结论的书和谈话,常常不知所措。因为打破了习以为常的模式。
意识流小说我一直读不下去,也抗拒开放式结尾的电影,套娃一样的明日边缘,盖奇多线索交叉的电影叙事也让很多人看不懂,费劲。我倒是相信这些不是炫技,故弄玄虚,而是更大程度模拟现实。拓宽认知激发思考。现实就是这样,多变,有规律,又无法完全预测。当面对不能掌控,又无能为力的事,逃避,抗拒才是最符合原始脑和情绪感受的最优解。
白银帝国开篇就是无边的沙漠和夕阳,人处其中,也只能说,天地真大,人真小。和主流推崇的价值观不一样。人定胜天,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大概很难看到一个家长对正常的孩子说,你一定会正常行走,一定会掌握筷子取食。这些可以不那么难去完成,对大多数人没难度的事,根本不会有鼓励和励志的存在。
只有难度大到大多数人都很难完成事,才涌现出励志和鸡血,让情绪压制住理性,暂时忘记疼痛和低效的行为。马来西亚有两个反成功学的成功学演说者。形象比喻靠激情来解决问题,就和拿鸡蛋碰石头一样,除了悲壮感和无效,什么也改变不了。
认识到情绪的力量是心理学上很伟大的发现,《影响力》经典的改变策略很多就是依靠情感。无论多么有道理,理智多么认可,只要不能走心,很快就是过眼云烟。人由偏见构成,意识到人的渺小,愚蠢乃至无可救药,反而是聪明的觉醒。这样就不会试图让整个社会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也不会试图改变一切。
人能改变的实在有限,所谓的改变常常也是看到反馈结果之后调整自己,让预期的图景符合自己的大致要求。人是非理性的动物,试图依靠理性,受众永远稀少。爆款的文章,卖座的电影,畅销的书籍定位通通都是面向大众的。大多数可以看得懂得,能理解的,难听点就是大多数可以被操纵。午夜巴黎这部电影水准很高,信息量极大,如果背景知识欠缺,几乎get不到任何趣味点。同样的内容,能汲取多少,更多在于自身。
人渺小又伟大,很矛盾,然而这恰恰是现实。凡尔赛式的秀,某个太太优雅的wife密码传递方式不会得到共鸣,只会得到嘲讽。经验很实用但很矛盾,上升到智慧时,离不开优雅的诠释,会美化很多东西。塔勒布尖刻地说,科学是好的,科学家不尽然是好鸟。一些保健品,品牌宣传,方法论常有权威背书,最搞笑的就是虚假的几个演员名医,违背祖宗的规定。这么简单没有节操不符合法律的事,还能在省级乃至央视平台播放,对,就是这么播放了。更不用提什么三鹿了。
形成路径依赖,别人就能预测推断行为,接着各个击破。不同品牌的手机点外卖,打车价格不同。各种app读取隐私信息,要开通摄像头,麦克风,地理位置的权限,都在做一件事,尽可能去掌控和操纵。我写过电话诈骗那种可笑却高效的模式。就是用蹩脚的普通话来过滤准客户,一听就挂的根本不用后续操作了。
只有耐心听下去,情绪变化不定,理性跑偏才用连环计策。先来试试是不是傻子,是傻子用傻子的办法,是聪明人用聪明的办法。一些高级化妆品用的词汇,在化工专业眼里就是笑话,但足以搞定很多有消费能力的聪明人了。
聪明人知道自身知识的局限,开始组建模型,试图和芒格一样跨界。这条路实际是很难走通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专家预测通通失效。因此注定大多数人过的是平凡的一生,既不能改变世界,也没法名流青史。这是很难接受的事实,来去匆匆像流星,一闪而过,和没存在过一样。
概率这个东西,和宗教,哲学乃至艺术一样,是缓解这种宿命的。结局都一样,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问题,超越自身的局限,用更大的问题和意义来遮盖,这些琐碎变得可以容忍了。我一个人独立呆过一个多月,真实明白马克思为什么说,人是社会动物。难怪培根说,大凡喜欢独处的人,若非野兽,即为神灵。人的价值我倾向认为两种,一种影响多久让多少人更舒适,另一种就是自己存在的过程中有多符合本性。宗教就是典型慰藉人的心灵的,作恶而富贵,行善而卑微。别怕,还有来世。不然说没有来世,没有业力,敬畏何来?
概率先是给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比如一头猪,主人对它很好,每天喂吃的,它判定这是个好人,对它好。类似人不公平的对待,要求,榨取都是福报。这种情况持续了天,它无比相信。天的时候被宰杀了。猪还好,人却有60-90岁的寿命,信奉的价值观,世界观会被扭曲催垮改变很多次。人有历史记录,好在人性的东西始终没有变化,趋吉避凶。如果不去进入多重世界,比如哲学,艺术这类,就要在现实中pk。概率是最好的参照。它不保证百分百的因果,但可以给一个确定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