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荐读金融巨鳄背后的权力桃色父子关系
TUhjnbcbe - 2024/6/24 18:04:00

70万字揭开全球最“贵”私行的“百年秘史”。

整理|梁宵来源|《摩根财团》头图来源|视觉中国皮博迪就像是从狄更斯笔下钻出来的“吝啬鬼”。19世纪50年代初,他快60岁,有30万美元的年收入,但每年只花美元,他甚至没有自己的马车,每天坐公共马车上班。一天,这位备受风湿病折磨的老人在合伙人的劝说下答应回家休息,20分钟后,合伙人发现皮博迪还站在雨里,因为“只过去了一辆两便士的公车,我在等一便士的车。”此时,皮博迪银行账户上的资产是万英镑(一英镑等于新便士)。在他74岁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他几乎把所有财富都捐了出去——晚年的善行和早期的贪婪一样没有节制。最后,他把自己创办的银行留给了十几年前加入的合伙人——朱尼厄斯·摩根,他就是被世人称之为“老摩根”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父亲。摩根财团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此后的多年中,摩根财团从伦敦金融城里的资本掮客,成为华尔街金融体制的绝对主宰,它是美国早期工业崛起的幕后操盘手,也在世界大战中扮演过“影子”政府的角色,还在数次美国金融危机中力挽狂澜于不倒;它是美国甚至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可畏的金融联合机构。但另一方面,它也因此居于流言和责难的靶心。“也许再没有别的组织机构比摩根财团更富于传奇色彩,更充满神秘气氛,以及更让人争论不休。”罗恩·彻诺在《摩根财团》一书中说,这部超过70万字的鸿篇巨著,从这家传奇金融巨擘隐秘的发家讲起,再现了年到年间,在大国博弈、商业激战的时代幕布下,摩根财团的发展与变迁,摩根家族的传承与背离,以及当中个体的情感与纠葛。今天的分享,选取其中三个切面:1.摩根财团的权力有多大?如何站到了无与伦比的权力巅峰?2.最著名的两位摩根——老J.P.摩根和小J.P.摩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牵绊和纠葛?如何影响了摩根家族的事业传承?3.强盗与绅士,贪婪与救赎——摩根财团有着怎样的功与过?

金钱与权力摩根在华尔街崛起之际,纽约城的风尚是奢侈逸乐,商贾巨富一般都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享乐与铺张之中。那是属于“盖茨比”们的纸醉金迷的世界:在一次欢宴上,咖啡之后是以美元面额钞票卷裹而成的雪茄烟。别出心裁的一次盛筵间,每位嘉宾都在他们的牡蛎里发现了一颗完美无瑕光彩夺目的黑珍珠;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一位挖空心思以图标新立异的富豪,他让牙科专家在自己的牙上钻出许多小孔,而后并行嵌入了两排钻石。于是当他四处昂首阔步之际,他的笑容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摩根家族的成员对于穷奢极侈不敢苟同,并且也不愿在报纸上抛头露面。对于老摩根皮尔庞特来说,真正关心的不是金钱,而是权力。权力的奠定是从铁路开始的。铁路本应是公共设施,但在美国当时“海盗式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时代,这是不可能的,结果就是形形色色的贩子和无赖匆匆建造了两倍于实际需要的铁路,各个铁路公司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剑拔弩张,甚至爆发流血冲突。这些铁路势力磨刀霍霍,但信誉账户却乏善可陈,他们需要大量的资本,却很难让投资者信服地掏出真金白银,当时也没有政府机构来管理证券发行和募资说明书——这使得作为信用中介的银行家得以参与其中,并占据绝对的话语地位。摩根当仁不让。一方面他们帮助工业客户发债融资,另一方面通过“股权信托”的设计,把债权人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如此以钱易权,使得美国国家铁路系统多半置于其控制之下,成功从客户的仆人转为客户的主人。就像《纽约时报》所说,“从华尔街的标准来看,摩根银行并不算大,关键的因素,与其说是钱,还不如说是信誉和人才……摩根不仅仅是一家银行,它是一种体制。”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银行家太强劲,而是当时各个公司的力量依然薄弱。由于负债累累和运力过剩,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铁路公司都落入了被人接管的境地。老摩根皮尔庞特对破产的铁路公司实行重组,然后将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们将这样的铁路公司称为“摩根化”。当时,大约3英里的铁路——即全美国铁路总长的六分之一——被摩根化了。这些公司的收入总和相当于美国政府年财政总收入的一半。摩根此时的权势之盛,是任何言辞都难以形容的。此后,这一机制又从铁路蔓延到更多工业领域。皮尔庞特·摩根也正式迎来了属于他的“领主时代”——银行家成为经济体系的主人,用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仅仅是昨天》作者)的话讲就是“万物之灵”:他们为运河、铁路、炼钢厂、航运公司融资,为新生的工业社会提供资本。在那样一个桀骜不驯的竞争时代,是银行家解决了公司间的争端,作为资本中介,配置稀有资金,监督着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并逐渐掌握对这些公司的控制权,由此产生了一代难以驯服的银行家。这些银行家们对主权国家发号施令,决不亚于对工业的颐指气使,因为许多政府在战时缺乏完善的税收机制支撑战争开支,同样需要银行家的帮助。这时,政府职责中还没有经济管理的概念,商人银行就成为政府代理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的替代者。拜伦的诗句这样描绘到,银行家们的“每笔贷款……或撑起一国,或倾覆一君”。世界上最有势力的私人银行家皮尔庞特·摩根自视与王族平起平坐。一次比利时国王想和他谈生意,但他不愿去布鲁塞尔,因此国王特地把自己的游艇开来了,皮尔庞特登上游船,为国王提供了一些财务方面的意见。摩根财团和英国王室之间也维持着经久不衰的联系。小摩根杰克曾把国王的小女儿放在膝上颠来颠去,她就是未来的伊丽莎白女王。年,摩根合伙人戴维森刚到伦敦,就得到通知说乔治五世希望见他。在去白金汉宫的路上,王室侍从向他介绍了各种礼仪,并罗列了一套皇家禁忌和戒律:不得跷二郎腿,不能先伸出手去握手,没有国王的允许不得告辞……但一个小时之后,戴维森突然想起还有另外一个约会,便猛然站了起来——违反了一条皇家禁忌。除了摩根合伙人,还有谁会厌倦同国王在一起呢?这种影响力甚至延伸到死亡上,老摩根和小摩根的死讯都是压到股票市场关门后才发布,以免影响股票价格。随后报纸刊登大量讣闻,整版安排的格式都是只有国家首脑才享有的待遇。

父与子的暗战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一个机构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延伸。”如果的确如此,那么在摩根财团,这个具有影响力的人就是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他的家训给儿子皮尔庞特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经一个世纪,汇集成了摩根哲学。而让这种内在影响力真正转化为摩根财团帝国威力的,则是老摩根皮尔庞特和小摩根杰克。如果摩根家族不是连续三代都只有一位男性活到继承财产的年龄,那么摩根家族的男人也许会快乐得多。从某种程度来说,两位摩根都不是很情愿地扛起了这个金融王国的重担,也同样继承了摩根家族的文化基因——父性崇拜。但相比这些共同点,他们身上的不同之处更加明显。皮尔庞特性格暴躁,时常大吼大叫,来访者只要一踏进华尔街23号他那间玻璃环绕的镶着护墙板的办公室,就可以领教到他那风雷一样的狂暴脾气。这个坏脾气从小就暴露无遗,他的父亲很为这一点发愁,他无休止地教导儿子,运用各种各样的格言。即使是皮尔庞特生活中细小的方面,他也绝不忽略。他告诉儿子,“你吃饭太快了,再这样下去,身体要垮了。”或许是因为深受父亲那种令人窒息的过度管制而产生逆反,皮尔庞特对他的儿子杰克毫不关心——尽管后者一直想要取悦这位父亲,他忙于各种事务,也忙于各种“胡闹”,他喜欢结交自由浪漫、精力充沛和活泼漂亮的女人,有流言说他与钻石大亨吉姆·布拉迪为莉莲·拉塞尔争风吃醋,还有传闻说他与国王爱德华七世共享一个情妇。而他的婚姻,早就变成冷淡无情、名存实亡的哑剧。这是摩根家族传承中一个奇怪的“反转”,下一代的关系模式总是与上一代截然不同,皮尔庞特建立了一个与他父亲完全相反的父子关系,而他的儿子则建立了一个与他父亲完全相反的婚姻。不喜欢“寻花问柳”的杰克喜欢恬静的家中乐趣,他与妻子的婚姻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以至于有时候把自己的孩子都排除在外了。他们共同搭建起一个大家庭,到年,他一共有16个孙儿孙女,他为他们自豪,当他4岁的孙子问为什么火车司机在交道口要吹哨子,杰克竟派了收费高昂的律师们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两代摩根对权力的掌控欲大相径庭,或许也正因为这种差别,摩根财团才走向了不一样的发展轨迹。皮尔庞特不愿意放权,他所辖之事繁多,对细微末节极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荐读金融巨鳄背后的权力桃色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