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头部互金公司的金融APP中,“理财+信贷+保险”的组合模式如同麦当劳的“汉堡+薯条+可乐”三件套般稀松平常。
但,与理财和信贷不同,保险在这类APP中的业务占比通常并不高,目前扮演的或许还只是搭建平台金融生态闭环的其中一环而已,其商业价值仍待挖掘。
不过,从互金平台的保险布局进度来看,“保险+互联网”似乎马上将成为新的风口,过去的保险中介牌照已难满足互金机构的胃口,拿下保险牌照将成为发展主流。
但矛盾的是,目前互联网保险渗透率又跟它如火如荼发展的线上化的趋势截然不同。
保险网销欲崛起,有险企电商渠道占比已达10%
但一个明显的感知是,近两三年来,“保险+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可谓在金融业内是大行其道。
一方面,以BATJ、TMD为首的互联网资本已在保险业(包括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投入巨资,推动保险业加速融入整体互联网生态中。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在逐步加大倾向互联网平台,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允许有实力条件的互联网平台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质,定调互联网保险发展。
现阶段,几乎一二线的互联网公司均已取得保险中介或是入股参股保险公司,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未来也将走向产销分离的发展模式,保险公司负责生产保险,中介渠道负责销售保险产品和提供服务。在互联网大渗透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作为中介渠道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际上,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保险行业过往重供给则的局面也将发生变化,需求端将逐步主导行业,越来越多的客户会主动购买保险产品,从交易的便利性和成本因素上看,这将利好互联网保险渠道。
此外,客户对保险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可获得感和体验感也将更加凸显,互联网平台具备高效读懂客户的能力,并且在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迭代保险产品上更具备高效性和精准性。
虽然,目前“互联网+”并没有整体搅动保险行业,但就个别保险公司而言,“互联网+”所带来的渠道变化已相当明显。
“从类别来分,我们的渠道主要有5大类——个人、团险、银保、互动和续约,近年来又成立了一个新渠道,叫电商营业部。”某头部传统型寿险公司人士表示。
“在年之前,电商营业部几乎在公司内没有什么存在感,其年促成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可能就1%左右,反正微乎其微。”但该人士表示,等年数据出来之后,大家居然才发现电商营业部的保费收入占比已达到近10%的水平。
未来“保险+互联网”发展究竟如何,目前仍没有确切定数。但就部分公司的互联网渠道成果来看,这股新力量确实不容小嘘。
有平台半年卖保险赚61亿,有平台销售佣金超95%
一、蚂蚁集团:
客观而言,蚂蚁集团的保险业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线上保险服务平台。
其招股说明书披露,年其保险科技收入达到89.5亿元,该项收入占比总收入的7.4%;截止上半年,这块收入达到61亿元,占比总收入提升至8.4%。
而截至今年上半年,蚂蚁集团保险科技平台已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为亿元,合作保险机构约90家,总参与用户数超5.7亿。
就自身保险业务上,蚂蚁集团以入股、参股的方式拥有国泰财险、众安保险、信美人寿互助保险三块牌照,目前还有阿里健康保险公司正在筹备批复中。此外,蚂蚁集团还有一张保险中介牌照——蚂蚁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在产品层面,蚂蚁保险业务有3中形态:自营、保险代理和导流。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集团最初与信美人寿合作的“相互保”被叫停后,更名为“相互宝”,从相互保险转为网络互助计划。而目前,网络互助计划仍处于监管空白状态。
而截止年9月9日,相互宝用户已达到1.07亿人。
二、腾讯:
腾讯保险业务目前以保险代理平台微保为核心,辅以众安保险、水滴筹。
公开信息显示,上线两年后,年底微保的注册用户数超过万,为超过万用户提供了保险服务;微保用户人均保费超过元,用户投保复购率为40%。
从规模上比较,腾讯保险服务平台微保与蚂蚁集团还有着较大差距。
据了解,微保类似于“精品商城”,所上的险种品类比较主流,其发展方向是保险严选平台,从每个险种挑2-3个最优产品,与头部15%保险公司合作,进行反向定制,简化条款、加大保障范围。
在投资战略上,腾讯已实现寿险、财险和代理牌照,年腾讯参与发起设立和泰人寿,持股15%;年参股15%设立众安财险;而在保险代理上则有微民保险代理公司;此外,腾讯还控股了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年8月底,水滴筹已成功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免费筹得超过亿元的医疗救助款;其中,今年前8个月筹款超过67亿元。而年末,水滴全平台独立付费用户数已超过2.5亿。
不过,腾讯的投资理念多位财务投资,在实际控制上具有不确定性。
三、京东数科:
在日前的乌镇保险科技大会长,京东数科保险业务部总经理丁鹏表示,目前已与多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截至年6月,京东数科已累计为保险公司推荐了超过万保险用户,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
而据京东数科IPO招股书显示,京东数科保费收入在年-年上半年分别是2.76亿元、5.37亿元、7.48亿元、4.8亿元;获取的保险科技收入分别是0.59亿元、1.46亿元、4.58亿元、3.35亿元,这意味着佣金费用率分别是21.38%、27.19%、61.23%、69.79%。
由此估计,目前京东数科保险服务平台的收入规模可能在10亿元左右。有业内人士表示,京东数科的保险业务主要以财产险为主,如退货险、产品质量险等险种,而这也决定了它的规模有限。
京东数科的线下渠道主要以鼎鼎保险代理公司和天津津投保险经纪公司,均为全资控股。
其中,天津津投保险经纪公司除了可以提供委托代理销售服务之外,还可以保险产品的咨询、设计、议价等服务。
年,京东通过参与增资持有安联保险30%股份,之后更名为京东安联财险。
相关数据显示,在年、年上半年,京东数科向京东安联收取的手续费及佣金、技术服务费分别为2.4亿元和2.42亿元;而京东数科为京东安联促成的保费分别是4.16亿元、3.23亿元。
这意味着,京东数科促成的保费中大部分都给了京东安联保险。
四、度小满金融:
目前,度小满金融的保险服务平台数据并无过多披露,但相对其体系内的信贷和理财版块而言,保险业务规模可能有限。
在保险牌照上,目前度小满仅有一张保险经纪牌照(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经纪公司)。
不过,此前报道称,百度曾两次发起成立保险公司均未获批,年百度曾联合安联保险和高瓴资本拟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百安保险,此后其又与太保财险发起成立一家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均未有下文。
由此可见,互联网公司直接获取保险牌照并不容易。
五、滴滴金融:
滴滴金融的保险业务也同样长期通过保险代理牌照运营。年3月,滴滴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成功备案通过中安风尚(北京)保险代理公司的申请批复。
而在此之前,年7月中国平安向滴滴投资20亿美元,数月之后,滴滴与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了“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为滴滴司机与乘客提供意外风险的保障。
而年,滴滴又获得中国人寿6亿美元投资,双方合作推出一款保险产品,为滴滴打车首批1.6万辆车提供保险。
此后,滴滴主要通过与险企的合作导流模式,先后与多家险企推出近20款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今年3月,滴滴出行通过全资控股公司参股现代财产保险公司,占股32%,成为第二大股东,由此滴滴也将直接参与到保险运营中。
六、金融:
年10月,金融通过收购方式获得保险经纪牌照(广东众康永道保险经纪公司),开始进军互联网保险领域,并且设立独立品牌保险,但从时点看,保险入局较晚。
相关数据显示,从年10月至年中,保险年化规模保费达到10亿元,在8个月内对接50多家保险公司,超90%的产品为独家定制。
保险表示,目前其定位是保险科技,当后期保险科技业务成熟且保费规模增大之后,其可能将会直接布局保险牌照,进一步向保险业上游延伸。
七、美团金融:
美团最早于年上线保险业务“准时保”,主要服务于外卖业务,但当时由于其并未持有相关保险牌照引来争议。
不过,年初,美团通过全资控股公司天津三快科技成功获批保险经纪牌照(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公司),从而也为美团进军保险中介市场打下基础。
目前美团金融中并无保险窗口的展示,这意味着美团获取保险中介牌照更多的是为其主营外卖业务服务,而美团金融的保险业务或许仍在蓄势之中。
而在对外投资上,美团也与腾讯一道投资了水滴筹。
八、小米金融:
年小米金融APP上线,其中就包括小米保险板块。
不过,小米于年1月才收购了北京宏源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小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之后很快就上线了小米大病保、小米少儿保等产品,产品主要以车险、意外险和健康险为主。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上线5年时间,小米保险经纪公司以服务超过万用户。
此外,今年初,小米集团也投资了保险评测机构深蓝保近亿元,持股占比为16.67%。数据显示,目前深蓝保用户数为万人,音频全网累计播放超过万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