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下半场,转型领域也从零售延伸至对公业务。在对公业务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化经营成为对公转型的重要支点。
从企业数字化经营视角来看,降本增效已经从诉求转变为核心痛点,而数字化采购作为企业经营核心版块中最直观实现降本增效的环节,其赛道已涌入越来越多的玩家,并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风口。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该如何把握企业数字化采购的蓝海机遇,在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1
新触点,新蓝海
由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难以承受长期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这也导致企业长期缺乏数据的有效采集,数据分析水平也难以满足需求。
银行如果能在自身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同时满足企业数字化经营的迫切需求,既能助力中小企业打破各经营板块的信息孤岛,让数据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资产,又能围绕核心企业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洞察,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授信、精准营销等综合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银企共赢。
对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目的是实现企业的转型、创新和业务增长,其中降本增效已从其诉求转变为核心痛点,而数字化采购作为企业经营核心版块中最直观实现降本增效的环节,成为银行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最佳触点。
在传统采购模式下,企业采购供应链存在整体链条冗长、上游供应端及下游采购端信息不对称、后续运维服务缺少风险把控等问题,使得企业采购效率低下。而电商采购模式能将C端供应链模式应用于B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集中采购服务,缩短采购环节,节约采购成本。
来源:艾瑞咨询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年中国数字化采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年中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规模达亿元,未来市场增量空间较大,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超1.5万亿元。这一格局下,如何提高数字化采购服务在中小微企业中的渗透率,将成为新一轮的竞争赛道。
由于同时拥有C端个人客户、B端商户和G端政府等流量资源,银行可以说是B端场景生态的最佳建设者。作为普惠金融及服务本地小微的中坚力量,中小银行应顺势而为,抓住数字化采购市场需求在中小微企业中的蓝海机遇,打造覆盖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横纵向资源的对公场景生态平台,重塑对公价值链。
2
三大优势,从“先发”迈向“领跑”
打造对公场景生态平台的核心是要实现全链路协同企业生产经营,即沿企业经营脉络构建人事、财务、协同办公、采购等非金融场景,一站式服务客户的所有需求,提升用户认知和忠诚度,从而实现高频非金融场景带动低频金融场景,让银行在深耕本地、服务小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电商化渗透率不断提高的当下,资本的大力加持让企业数字化采购赛道愈加拥挤,但银行在企业客群、支付渠道、可信度上具有天然优势,这些优势将支持银行从“先发”迈向“领跑”。
对比互联网平台的“跑马圈地”状态,银行固有的对公客群优势,为其深入企业数字化经营领域提供了深厚的用户支持。近年来,已有多家银行发力深耕对公客户,并选择从同时涉及公司客户、个人客户的代发业务入手,目前国有行如工行、农行等,股份行如招行、中信等,城商行如宁波银行、上海银行、盛京银行、中原银行等都在加大布局代发工资业务,推动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探索场景获客最大外延。
此外,数字人民币应用将会是对公支付发展的新机遇,这也意味着对公快捷支付将成为银行抢占企业数字化经营赛道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在对公支付领域,企业除传统的票据和网银工具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便利的、基于场景的支付工具,数字人民币的对公应用对于仍处于支付“第三世界”的广大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如果中小银行在对公场景生态平台上增加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结合移动办公场景中的OA流程审批环节,通过让企业批准员工用款申请和对公快捷支付额度,可以实现企业消费意愿确认与员工消费行为分离,将有效解决对公钱包使用中必不可少的在线审批授权问题,实现对公快捷支付,有助于企业的场景化消费。
当拥有了庞大的客群基础和对公快捷支付渠道,一旦中小银行能够建立产品品类齐全、供应链响应能力强大的对公场景生态平台,满足企业便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将比同领域互联网公司更易取得客户信任,从而在企业数字化采购领域中拥有一席之地。
3
同时打赢“对公”“零售”两场战役
在以上对公场景生态平台的搭建过程中,中小银行自建企业采购电商场景显然不切实际,而若是单独接入企业采购电商头部企业,则无法有效将企业采购、差旅等场景与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深度融合,采购环节将与企业数字化经营割裂。此外,聚合式资源接入将涉及匹配多方接口的挑战,不仅耗时长、不确定性大,还可能使银行沦为服务商的流量渠道。
因此,商业合作成为更适合中小银行的生态场景模式,银行可与资源服务平台合作共建场景生态,融合资源优质、服务成熟、技术智能的头部服务商资源,通过打通企业客户的业务流与资金流,将支付融入到企业的各种场景和生产、交易环节中,真正让企业在线化协同协作,提高采购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同时,银行可依托上述对公场景生态平台,将服务触角全面扎根于B端生态,从而实现端到端价值链数据全覆盖,做到精准匹配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金融需求。对于本地特色产业而言,中小银行可针对设计差异化授信产品,并批量复制到同类行业、同类企业中,随着对产业链的深度经营,将有效提升银行经营收益,同时也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
此外,银行还可以基于C端的场景数据与金融数据,为B端的核心企业筛选并引流目标客群,形成“B端获利,C端得福利”的双向赋能。
中国银行发布的《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2.0》中也提到,从浅层次合作来看,银行可将核心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到对C端客户的权益体系中,为其做一定的市场推广。从深层次合作来看,可以围绕双方的交叉客群打造整个生态的服务。以汽车产业为例,银行可与车企推出联名信用卡,针对持有该信用卡的车主提供汽车分期费率打折、4S店保养优惠、车险折扣、洗车免费券等,这就能实现双方存量客户的深度引流。
综上,当中小银行从企业数字化采购破局对公业务进阶之战,建设集人事、财务、协同办公、采购、差旅等于一体的对公场景生态平台,将大大转变企业客户对银行企业手机银行的认知,产生全新的基于场景平台的价值依赖,并助力中小银行突破公私壁垒实现“BC一体化联动”,同时打赢“对公”“零售”两场战役,开启增长“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