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海归就业求职深度分析新浪财经
TUhjnbcbe - 2025/2/8 16:34:00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 http://www.bdfyy999.com/m/
来源:金融小伙伴不是来打击海归的,说实话的一般都容易被喷,讲干货没人读,大家爱看年薪几十万美金有逼格的文章。阅读如有不适建议坚持读完,看完会知道是为你好。我常在回答中说金融的苦,竞争的大,就业的难,没办法,这是常态,在一堆名校里拼出来,哪有容易的。不想成为一位开场“国外开会刚下机,谢邀!”,看完后一脸无脑崇拜感,对我来说也没意义。文章相对长,耐心读完,别天天读无脑的人均百万,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最后全是负能量,我写的肯定是最真实的市场情况。称自己为民工最多的是投行朋友,也是很多海归向往的岗位之一。西直门南小街的金灿酒店(荣大打印店),是很多投行民工熟悉的地方,打印店消费很高(多高?一套材料数万起),24小时营业,你可以感受到国内最好、最专业的打印服务,他们对舌页都有不一样的研究,漂亮的招标材料的盒子可以用cm的厚度计价,对当前的申报材料的要求甚是了解。随着申报材料的电子化,不知道未来的荣大还能给多少投行民工回忆。在荣大,投行民工的特性清晰,打鸡血般的疯狂加班,对审核的焦虑,严谨的整理一本本材料或底稿,催制作员(别人不叫打印员)加快、加快、再加快,但不能出错。报一套材料,投行民工要整理的材料是上图左边的一堆,报送之前,投行的小头头会带着大家过几次,经常没有一丝微笑,生怕错任何纰漏。这里,没有刚下飞机,没有谢邀,没有刚从某国回来,这是民工般的工作,繁重的工作内容,一堆需要处理的问题。有的只是你一点点的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从标题、页码、数据、签字页、错别字到封面、舌页到申报份数、各中介材料之间的统一度等,需要是是坚持与耐心,不是高大上的模型,一页又一页,加班看完数千页,数万页,数十万页,这就是真实的金融民工。当然,荣大这块有不少投行人的回忆,附近吃饭的地方不多,印象比较深的是这家小馆子,离荣大几百米距离,有投行民工相聚哭诉的情肠。我不是老板的拖,我也没收老板的广告费。要求不高的民工们可以尝尝,等你们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有些回忆还是很好的,对吃的很挑剔的算了,很难让你满意,毕竟就是个小馆。小馆里面最深刻的是遇到一块做材料的投行老朋友们,晚上安排完手头的工作大家过去喝一杯,吐槽一下去年cao蛋的行情,喷一下去年又只发了多少奖金,但最痛的是聊对家人的愧疚。那次五六个朋友一块吃饭,三个人异地5年以上,一把辛酸泪,不异地的也是长年出差(也看项目在哪)。酒与情,都是年轻时候的回忆。多少投行民工,跟我一样,年假是什么滋味从来没体验过。这张图很美,美的有点不认识,图片与实际差不小,且当广告看吧,下面其实看着更真实。还记得当年IPO突然放闸的时候,当时还是个实习生,跟着领导晚上飞到了北京,到了荣大12点多了,交代好了制作材料2点多去找酒店,附近的酒店真的是全满,拖着行李跟材料走了好久(荣大人太杂,没独立的包间很多原件不敢放),北京冬天的夜很冷。当时作为实习生的我确是满腔的热血(年轻真好),最后住了附近的一家7天地下,连牙具都得单独买的那种,很多年前还是多一晚,死贵的。我入行的第一年,项目都不在base所在地,一年出差多天,周末几乎没有的,假期,没有的,奖金,也就是加班费的量吧。可后悔吗?不后悔!一路自己也在傻乎乎的成长,更脚踏实地,跟能吃苦,做事没那么多为什么,就是低头把事情做好,也没有各种坏脾气或怨气,我的转行与入行还算顺的,只能说知足了。我想这个习惯,还能伴随着自己走的更远。那我请问,海归们理解的投行是什么?是发行、是定价、是估值模型,是一堆高大上的工具、研究方法,是金融大佬?当大家沉迷于期末考试(当然,知道与理解大家的不易,国内外教育制度的差异)跟考证的时候,已经注定很多人跟很多岗位无缘了,你根本不了解国内金融民工的选拔机制。请问你会整理底稿么?请问你了解财务、法律、业务三大尽调么?请问你会修打印机么?请问你了解国内金融工具么?请问你会写相关项目方案么?我相信有的海归会,但我更相信很多海归真的不了解国内金融市场,你们理解的是美好,不理解里面的苦。你们宁愿相信考了某些证早晚可以年薪百万,但你不相信为什么毕业前要准备这么多,那你简历写什么?面试聊什么?实习考核怎么办?你都不了解他们过得苦日子,大家可以聊到感觉彼此不错么?我是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多去看你想去的地方,他们是怎么准备与工作的,不要低头只思考自己要什么。论诺奖、顶级的导师、QS排名,海归不输国内很多,家长为之掏尽腰包,但家长不会理解,这背景回来还会找不到好工作。抱歉,这些,只是学校的荣誉,你只是普通的你,国内名校学生就业压力也是非常大。很多人经常问我,我去了这个学校以后能去哪里?你去了一个学校,跟你能去哪个地方真的没有必然的关系,你不准备好,你什么核心岗位都去不了(爹靠得住的除外,在金融领域,大部分人是拼不了爹的,投行、行研、资管这种岗位对你能量的需求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达到的,大部分也就是靠关系找个实习的水平)。不管是银行的总行,投行的民工,研究所的从业人员,资管的工作,金融租赁等,每年招录的海归,占比多少?我可以直接告诉你,很少。不管是我自己求职的过程,还是每年招人的数据,还是跟朋友沟通,还是解答一些海归的问题,这个数据可不是你们在网上或者某些机构告诉你们的数据。很多银行总行招聘名单是公开的,你们可以去看一下,有多少海归。单纯看毕业人数的话,名校的海归数量是远多于国内名校学生的。但是核心岗位的就业,又是一个非常相反的数据。是海归本身不优秀吗?不是,你继续看完吧。我也知道很多人对海归的认知完全错误,甚至还有HR带着有色眼镜看某些地方的海归,他们认为海归很多学习不行,只会出国考个证,觉得海归吃不了苦,觉得海归眼高手低,这种情况少,以后还会越来越少。我也知道大家出国也非常不容易,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出国的都是有钱人,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出国像旅游,很多人出国也“吃土”、周末刷盘子、语言需要克服、一下子远离了家人与朋友,申请名校对各种成绩也有非常高的要求。但这些对于就业,根本不是本质的问题或困难。在工作上,很少人喜欢做你老师。每年总有几个海归实习生塞进来实习,但几乎没留下的。毕竟很多人只能完成一些基础的工作,稍有难度就做不好。说几个带实习生的感受:你去梳理一下竞争对手,你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可能做不好?他不知道竞争对手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还是这个领域的,不知道去哪里找可以比较全,不知道要做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写出来的东西从格式到内容需要给他改一遍,你最后最好给他讲懂,否则他会埋怨你。再说画PPT这件事,很多同学是毫无章法的,颜色、字体、字号、排版、模板、母版、素材使用,真的是怎么任性怎么来。某一项业务的梳理,wind不知道怎么用,不给他讲清楚一步步怎么操作,几天都给不了你答案。他不会去问wind客服,他会直接问你,因为学生思维非常严重(我也理解,但只能理解,别人不会因为理解所以招了你)。请问?算了,我就不问了,自己想想吧。海归同学可能会问,国内学生也不知道啊,国内学生真没你们如此沉迷于期末考试跟考证,大家经历还是相对丰富的,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有人说就业主要是靠关系的,几十万的海归?家里关系或条件比不过国内几万名校的经管硕士么?拼关系国内这种学生早让你们干翻了。所以问题是啥?你们从来不准备!你们完全不准备就业,稀里糊涂的出去,迷迷糊糊的回来,就业的时候大骂国内金融机构不喜欢海归,你们这样说是不对的,金融机构喜欢好用的人。你要骂就骂金融机构不愿意从0培养,喜欢入职后就能干活的人。大家过度迷恋于名校本身,不去准备,在你以后的简历、笔试、各轮面试及实习考核的每一步,你都会被人干掉。记住,你学校给你的宇宙排名已经完全够了,你跪在自己不去思考未来,不去准备未来。虽说一地鸡毛,但对于很多人,出国是最好的选择,再选一遍,你还会选择出去。很多金融核心岗位,是名校(很宽,不是几所)同学的游戏,如果你真的教育背景差,机会不能说没有,但真的很少。知道大家出国也非常的不容易,考语言考的也是死去活来,但部分同学试试考研,三战挂了都非常的正常,但出国这件事,你有很多次刷语言的机会,你可以申请各种学校,只要你相对底子可以,甚至愿意找中介,出国问题普遍不大。我这么说,一些同学可能不大爽。事实是身边考研考不上的比比皆是,但出国出不去的真的还没怎么遇到(抱歉,我没任何冒犯,你也不用去证明),只不过学校是哪家而已,但出去的普遍都是QS不错的学校。最近很多考研失败的问我,要不要出国,我想大家担心的应该不是出不去的问题,是有没有条件及能去哪的问题,能去就去吧,真有名校的命,干嘛不珍惜呢。我第一年考研失败的时候也考虑过出国,奈何当时“没名校的命”,家里支撑不起所以放弃了。不管你是否开心,我愿意提醒金工(含金数等其他相关专业)对应的工作是好工作,但金工在国内就业岗位非常少,少到可怜,不要看各种天花乱坠的介绍。量化的很多技能可以用在二级市场分析里面,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知市场,但你仅凭一纸学历,是很难找到那么多纯量化的岗位的。我看不少地方回答,你要出国读金工、量化等专业,国内券商、基金都有大量的人才需求,你看到了会笑,等你就业的时候你会想哭。市场就这么大,金融工程人才需求怎么可能很大?鉴于市场上对国内的量化投资现状有比较多的认识误区,包括知乎上很多回答也是一知半解,我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讲一下现在国内量化市场的状态,主要在私募领域。国内二级市场相对比较单一,债券市场主要在银行间交易,场内市场流动性有限,而量化策略对流动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国内的量化策略主要集中在股票,期货,期权三类产品上。私募量化总管理规模大概在亿左右,其中量化多头和量化对冲产品估计在亿以上,cta类产品大概在-亿左右,期权产品规模较小。量化多头和量化对冲是量化选股策略的不同产品化,由于国内量化策略起步较晚。量化多头在渠道的接受程度还是远不如传统的主动选股,所以规模还是以量化对冲产品为主。国外投行都能用上金工,咱们是合法合规性投行,要的是财务、法律、业务的人才,咱们发行窗口价23倍,你说你建啥模?你说对应的内控、风控,他建啥模?一家券商里面,大几千人,量化的就那么几个人,你还以为真的岗位多?基金,量化团队很少,一家消化不了几个人。那有人说,可以做期货啊,你去看看期货市场目前多大,需要多少人,再来说话吧。咱不是国外,我们没有那么多金工的需求。你要觉得多,只能说明你没经历过就业,连实习都没找过,但不影响很多人在知乎上黏贴一堆堆专业设置标准介绍(包括学什么课、会什么东西、有哪些就业方向)。我本科的专业,看介绍也是心潮澎湃,就业一地鸡毛。我认同未来的量化市场跟机会很多,也认同量化在作用及价值,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市场目前就这么大,就业的岗位很少,你得活在当下。你们可以去把市场上面应届生招聘全部收集一遍,你看看量化岗位有多少?你们想想多少海归学的这相关的方向。你们难道都没研究一下,国内的金融学硕士、金融硕士,是远远远远大于金工么?即便这样,我很多金工的朋友还是跟金融的同学一样找传统金融岗位的工作。很多留学机构,他压根就不懂金融市场,拿着一堆介绍给你们瞎指挥。做两手准备吧那金工能不能读?能去好学校读就行,如果确实是大牛,不用担心,有你的量化工作。不过一般人觉得自己是大牛不大现实,你得有那个自知之明。不少量化喜欢phd,不少还是计算机、数学、物理背景的,当然大牛硕士也有机会,如果你就是出去水了一个硕士,刷了一下英语,出去读了一年,就能把人pk掉了?如果不是大牛,你悠着点,最好再准备一下其他的方向吧,否则你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简历往哪里投,你都不知道。早点知道市场的现状,有一个更加契合自己情况的规划,其实是一件好事,我本不想打破你的梦,我也怕你会杠我,但我相信总有人会感谢我,罢了,我就当一下这个坏人吧。那金工找传统金融的工作有什么劣势?如果准备金融的方向,真没啥劣势,你只要实习经历匹配,自己专业功底扎实,读哪个专业没有什么区别。我没感觉到我们金工的朋友在就业上有啥区别的,关键是你准备的什么方向,学啥都只是基础,很多都得靠自己平时去学。大家走向了世界,千万不能脱离了国内金融市场,毕竟国外的月亮“再圆”,你们再规划,毕业时候大部分人还是要回来的。不要天真的觉得自己可以去华尔街做金融,你连北京金融街的实习都找不到,你拿什么去华尔街做金融?虽然大家是学金融的,但对金融就业岗位有多少认知?有牌照的机构你了解多少,多少不需要金融牌照的投融资岗位你们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归就业求职深度分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