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时候金融行业还有什么是值得选择的职业呢?
不得不说我敢写,你敢信吗?
哈哈哈,说真的,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最值得选择的职业,只有相对来说选择还行的职业。
年前跳槽一直是很多职场人追逐的目标,但在当下的金融环境下,能够保证自己在年前苟住的就不要轻易跳槽了。
在这个时候,保持相对的稳定,可能比一时的薪资诱惑更为重要。毕竟,职场是一个长跑而非短跑,稳扎稳打有时候更能收获长远的成果。
为什么写现在金融行业最值得选择的职业呢?还不是因为有些孩子总觉得自己能去很好的机构,心情很能理解,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金融行业的机构虽然依然是职场热门,但相对于过去,那些看似一直供不应求的岗位现在也并非那么好混了。
投行、行研等曾经备受追捧的岗位,招聘的规模和热度也不再如从前。投行政策红利逐渐消退,注册制的推行使得市场变得更为复杂,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更高。行研岗位虽然依然重要,但在实际招聘中,也不再像以往那般“好混”。
所以,是否金融行业还有值得奔赴的岗位呢?
一、盘一盘金融以往热招的岗位
在说值得选择的岗位之前,先看看金融以往招人比较多的岗位吧。
1、投行
曾几何时,来找我咨询的学生,上来说的就是投行的岗位,想去三中一华的投行岗位,但是今非昔比了。
不仅仅是hc比以前少了,学生咨询的也不仅仅问去投行哪里了。更多的是问现在投行还能不能去?
毕竟,如今投行面临的环境早已不是十几年前,投行政策红利已经逐步消耗殆尽。
而且全面注册制并不会带来IPO数量爆增,保证市场稳定。最近IPO都是停滞不前的。
而且我也发现了我们实习群里有关于投行的实习信息也比以往少了一些。
但因发行价放开了,投行的单票IPO收入可以提高。
注册制对投行的定价和销售能力提出了重大考验,要求投行在新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在此背景下,投行需要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培养和巩固自身的专业能力,尤其要提升行研能力、价值发掘能力和定价能力;
全面注册制下企业上市条件和标准包容性更强,众多新兴产业、新兴模式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投行需对新兴产业、新兴模式深入了解,充分利用好行业团队深耕各行业的优势,发掘新兴产业中的优势企业,为市场推荐更多的优秀企业上市;
投行需要培养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对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储备更丰富的产品工具包,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业务服务。
未来投行的竞争将走向差异化,实力强的会继续走全能型大投行的道路,中小投行则会向精细发展的精品投行转变。
2、行研
行研一直以来就是招人最多的岗位,我在不同的文章里说过不同的情况。
但是上两天的信息,让很多学生不敢轻易踏入行研岗位。
即便有消息说有券商开始劝退研究员了,但是现在对于行研实习的招聘还是很多的。
有学生就会说了那还不是小黑工,是的,这个我也不否认。
但是对于还没有一份实习经历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个机会,我知道你们头脑很清醒,不给别人白白当小黑工,被机构白嫖。
但是这个时候能够怎么办呢?
上段时间不是出了连实习生都要内卷实习时长了,所以时代下就只能先提升能力。
对于券商研究员有哪些出路我还特别出了一篇文章,为的就是告诉大家,出路的方向有很多,如果你能够把能力先学到手,这不失为你之后打下了基础。
因为行业的工作经验,你只要认真事能够学到很多东西的。
行业研究能力作为券商投行、甚至咨询行业的基本功,无论是在笔试、面试还是实际工作中都是必须要深入掌握的。
撰写研报是家常便饭,这需要将复杂的信息以清晰、有逻辑的方式呈现。这不仅要求沟通和表达能力,还需要将分析结果以精炼的文字呈现,让其他人容易理解。
对研究员而言,高强度的工作已经成为习惯,加班也是常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连续工作不休息对研究员来说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对于从业者的效率要求极高。为了高质量的产出,研究员永远在调研写报告路演之间连轴旋转,产出工作之间还要不断的接受客户的询问和质疑。
二级行研,我一直说的事成长最快的岗位,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找不到别的实习,行研的实习是可以试试做为第一份实习,打开职场的大门的。
二、金融这个时候还有值得选择的岗位吗?
我记得我之前有篇文章就一直说过,销售是能够实现财富自由的岗位。
而我之所以坚称销售是金融行业值得选择的岗位,是因为在金融领域,无论是投行、行研还是其他岗位,销售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投行和行研看似需要专业技术能力的岗位,但实际上,离不开销售。特别是在全面注册制的新背景下,投行除了需要具备资源和关系的人才外,更需要销售能力强的人才,即能够“卖”产品的人。
这包括组织整合销售资源、根据不同客户类型设计买方认同的产品等方面。
注册制下,同样的企业发行,不同的人卖、不同的销售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价格和结果。
研究所的销售工作,与投行相比,体现得更为直接。
尽管研究员的工作看似埋头于研究,但实际上,他们卖的是“观点”或者说“报告”。
在如此众多的研究机构中,主动去销售是关键。
过去研究员和机构销售之间的界限较为分明,但现在两者有了合一的趋势。毕竟,研究员直接面向买方沟通效率更高。
在销售中,如果缺乏自己的观点,很容易被认为缺乏价值。
甚至说很多研究所团队自己内部会设定一个比较“销售”的研究员岗位,以更好的服务买方。
其他跟上市公司、行业专家、产业资本搞好关系啥的,销售技巧都很重要。
金融行业的销售是无处不在的,因为每个岗位都是带有销售属性的。不能完全把销售抛开来看的。
销售是直接产生利润的部门,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最受老板重视的部门之一。这种重视意味着销售人员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晋升空间。
销售岗位是一个可以积累人脉资源的职业,特别是在面对高净值零售客户时。这些客户不仅仅是你的销售目标,更是你职业生涯中宝贵的人脉资源。
当然了,金融行业不是所有的销售都是让人羡慕的,比如说营业部,客户经理等等,这些都是很多学生听到就不想去的地方。
所以说,销售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销售里面还有渠道销售、研究所机构销售、券商资管销售、保险资管销售、公募私募基金销售等等。
尽管金融行业在某些方面面临一些风波,但销售岗位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却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策因素使得销售岗位越来越吃香,而销售人员的收入和发展空间也相应增加。
对于有销售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人来说,金融销售岗位是一个有潜力和机会的领域。
三、最后
在金融行业中,销售岗位的吸引力与潜力逐渐凸显,这是因为金融销售岗位的收入模式具备许多优势和潜力。
金融销售岗的薪资构成大部分为基本薪资+销售提成+激励奖金+费用津贴+福利补贴+年终奖励。
像大部分行业一样,私募基金的销售也是用底薪+提成的方式计算报酬。
提成的一个比较常见的参考标准是当年新增销量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也就是说一个私募销售如果一年能够卖出10个亿的规模,那么他当年的奖金将相当可观。
对于销售来说,他们的收入取决于很多因素:盖着公章的合同,几乎没人从头到尾读完过的员工手册,公司的业绩表现,以及拥有一切最终解释权的老板。
金融销售岗薪酬除基本Base外,还有补贴等福利待遇,头部年终奖可以给到6-12个月工资。
金融销售岗薪酬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因此可以看到一些能力强的销售岗从业者可以拿到很高的年薪。
然而,要获得高收入并不容易,金融销售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销售技巧、市场洞察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只有能够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并实现销售目标的销售人员才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
因此,金融销售岗位现在被认为是实现财富自由最快的职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