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记者从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了解到,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积极处置涉仿冒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官方网站平台实施的网络诈骗。
截至目前,共协调处置相关有害网站平台余个,涉22家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18个企事业单位,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
仿冒金融机构网站诱骗网民
根据网民举报线索发现,这些仿冒诈骗网站平台有的以金融投资为由,仿冒国家金融机构等网站,诱骗网民投资理财。不法分子主要通过镜像、复制相关部门官方网站平台欺骗网民,使网民难辨真伪,以宣传“高额利息”“补贴退费”等为噱头,诱导网民进入诈骗陷阱,迷惑性高、诱惑力大。为逃避监管,绝大多数仿冒诈骗网站服务器设在境外,网址域名经常变换,隐蔽性强。
10月24日,最高检发布防范金融投资诈骗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假冒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名义,在网络上进行虚假宣传,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投资者注资的诈骗案件。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以案释法提醒广大金融投资者,加强金融知识学习,不盲目相信他人的营销推介;坚持理性投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项目;选择正规的投资公司和渠道,警惕各类社交平台的推荐活动等。
事实上,更早前金融监管部门就曾针对冒用国家金融机构名义实施的诈骗做出过风险提示。7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称,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
“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国建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强调,金融监管部门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会与消费者有任何资金往来。金融监管部门从未设立或者授权设立P2P、投资理财等“回款渠道”,不会通过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