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忧患是个好事情,但太忧患了,却未必是好事
TUhjnbcbe - 2024/3/26 16:23:00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经济学有个经典理论,那就是资产价格和利率成反向关系。也就是利率上升,资产价格下跌,利率下降,资产价格上升。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利率上升,资金紧缺,投资者从其他项目撤出资金,存入银行,以追求高利率,资产由于需求者的减少,价格下跌;利率下降,资金供给宽松,宽松的货币供应会推高资产价格。

最近,中国连续降息。

我学了经济学,心中沾沾自喜,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连续降息会导致资产价格连续上涨,所以,提前投资一笔钱,应该能够获取一笔丰厚的收益。

可现实情况,却令人大跌眼睛。

伴随着连续降息,无论是股票等金融类资产,还是房地产等实体性资产,价格不但不升,反而“跌跌不休”。

颇有点“你降你的,我跌我的”架势,直接冲撞了经典的经济学理论。

这个理论还是凯恩斯当年想出来的,之后将近七十余年,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个理论基石,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那么是经济学理论错了吗?是凯恩斯搞错了吗?

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个理论的时候,发现,利率和资产价格成反向关系的前提是其他经济要素不变。

换句话说,在所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提高利率,资产价格下降;单纯降低利率,资产价格上涨。

在理论抽象领域,我们可以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而在现实社会,情况瞬息万变,我们根本不可能控制其他条件不变。

目前中国现在的状态,利率下降没有催高资产价格,一定有其他的因素加了进来。

这个其他的因素,张小小同学推测,最大的因素,极有可能是社会预期。

社会预期,是一个群体心理因素。

利率下降,资金的使用成本更加便宜,正常的情况,是企业积极贷款,积极投资;老百姓积极贷款,积极消费。

但目前的状况,利率下降,反而从某个角度加重老百姓和企业的负面情绪。

也就是越下降,老百姓越认为经济不好,经济越不好,人们越不借钱,投资和消费水平下降,资产也不被看好,人们“现金为王”,急于变现,资产价格也进入螺旋式下降的轨道。

资产价格没有涨起来,货币只好涌向生活层面,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几个月,我们已经出现通胀抬头的局面,而这样的状况,又会加重人们的负面情绪。

现代经济社会,增长高一点,低一点,其实无所谓,也是正常的周期波动;最可怕的是进入一个正向循环,还是一个负向循环。

若进入一个负向循环,不好会导致更不好,更不好会导致更加不好,最后就是越来越不好,也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种负向循环,比经济低几个点,高几个点,要可怕的多。

就像前段时间,有人争论的,给大家都发钱,相当于都不发钱,这样对不对?

从经济学的角度,是对的,所有人的腰包,同时多了元,物价也会同比例上涨,这个元的效果也很快被抵消;

但其实,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同时发钱,会在某种程度改变人们的预期,而预期直接会决定后续人们的投资和消费。

所以,在08年美国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美帝国主义的经济学家,主张“量化宽松”,美联储的一把手曾形象的形容,这种政策就是“坐直升机往下撒钱”。

美帝国主义的经济学家并非不懂“同时发钱相当于都不发钱”的道理,并非“不负责任“,其实,他们的着重点就是要改变人们的预期。

他们就是要告诉民众,我们为了救经济,会不惜一切代价。所以,请你们放心大胆的投资吧,放心大胆的消费吧。出了问题,我们承担。

我们目前,其实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那就是预期不足,这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有关。

我们长久的历史思维,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百姓也是,有点钱,很大部分存起来,以“未雨绸缪”。

三千年的历史中,为什么其他文明都消失了,而唯有中华民族绵延传承,屹立不倒?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忧患意识”。

但万事万物,有其利必有其憋,“忧患”是一种优点,但“太忧患”了,反而成为自己的枷锁。

太“安土重迁”了,就不可能“大航海,开疆拓土”了,对否,诸君自悟!

1
查看完整版本: 忧患是个好事情,但太忧患了,却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