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内的多位人士发言提醒,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从年的32.5%下降至年的27%左右,严峻的形势要引起重视。
制造业占比下降会带来哪些后果?专家表示,制造业比重下降不仅拖累当期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就业,还将带来产业安全隐患,削弱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前车之鉴,拉美国家过早去工业化导致了经济发展停滞,一些专家担心中国是否已经也过早地开始去工业化。无论结论如何,制造业依然被认为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稳实体经济,关键在于稳制造业。在本回答中,您将了解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是否过早去工业化,以及如何“稳”制造业。制造业占比重持续下滑,疫后投资增速低迷
后疫情时代,经济逐步复苏,但制造业投资增长依然乏力。
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6.8%。制造业同比增长27.3%,两年平均增长6.9%,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投资一季度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2%,这说明制造业投资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近期,一位参加·金融四十人年会暨专题研讨会的CF40专家表示,尽管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但是因为高技术制造业在制造业投资占比有限,所以整体来看制造业投资仍然低迷。
据他测算,在制造业投资中,民营企业投资接近70%,这也反映出制造业投资低迷在一定程度上是民营企业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行为谨慎的结果。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两年平均增长1.7%,而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年平均增长2.9%,民间投资低于总投资增长率1.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制造业投资的增长、企业的投资能力、信心以及预期都有待恢复。他认为,制造业投资增长的压力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不只在新冠疫情之后集中体现。从制造业占GDP比重来看,从年开始,制造业占比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分析发现,制造业占比从年开始下降,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年至年,中国制造业比重从32.5%降至32.1%,缓慢下降;至年,制造业比重降至28.1%,快速下降;至年,比重继续降至27.2%。
制造业占比下降趋势引起中央决策层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