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流量红利的结束让“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诸多行业都在开始新的调整,并寻找新的发展思路来面对消费升级时代的用户需求。阿里全面布局新零售、百度深度介入智能科技、腾讯不断打造业务生态都是这种趋势的直接体现。互联网金融作为诸多行业当中的底层支撑体系,通过新技术的手段来优化现有的运行逻辑的做法开始越来越多地在金融行业当中出现。
已经在阿里、百度公司内部出现的酷炫的人脸支付、华尔街金融机构开始尝试的智能风控、蚂蚁金服正在进行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风控体系……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开始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具体体现。随着未来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加持,以及以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新兴公司加入到新金融的实践之中,金融行业预计将会出现更多新变化,并将开启金融行业发展的新阶段。
乱象频出,互联网金融面临深度调整
正如用户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最终导致了电商向新零售转变一样,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乱象同样让金融行业亟待需要深度调整才能适应新阶段发展的需要。而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之后所产生的诸多乱象则让互联网金融面临深度调整的趋势愈加明显。
首先,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控问题不断出现。“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在让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同时,同样让一些不良项目通过披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外衣进行融资的现象开始不断出现。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缺少像传统金融机构那样严密的风控体系,最终让这些项目轻而易举地便开始上线,而用户由于缺少对于金融产品的判断能力,被高收益、高回报的表象所迷惑,等到回报无法兑现时才开始找平台来偿还,而互联网金融由于仅仅只是承担的是信息撮合中介的功能,对于用户没有偿还能力,于是便会出现跑路现象的发生。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控问题体现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去中间化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的乱象,对于金融行业来讲,风控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必要手段,只有通过强有力、多角度的风控才能让互联网金融真正在丰富金融产品形态的同时,同样能够兼顾到用户权益,避免平台跑路、投资者利益受损等金融乱象的发生。
其次,投资者与金融产品的匹配度开始降低。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数据,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共有1.9万多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无论是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所提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数量更加惊人。但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数量与投资者的体量之间依然存在着诸多差距,这种差距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品与投资者之间的匹配度开始降低,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严重,余额宝将投资的限额限制在10万元以内正是这种矛盾最直接的体现。
投资者的需求与金融产品的数量之间存在的矛盾最终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投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投资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