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下载:北京市金融运行报告)
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三大需求逐步恢复,经济稳步回升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回升企稳,同比增长2.2%,高技术产业和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逐步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9%,降幅逐季收窄,网上零售表现活跃;外贸较为低迷,全年地区进出口总值2.3万亿元,同比下降19.1%,但医疗物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大幅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构成比为0.3:15.8:83.9,服务业优势突显;都市农业逐步回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均消费增长22.2%;工业生产加速恢复,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4.6%、9.4%;第三产业韧性增强,信息、金融行业发挥主要带动作用,分别增长14.4%和5.4%。三是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小幅下降。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9%和0.5%。四是财政收支平稳运行,民生投入不断增加。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同比下降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0亿元,同比下降3.6%。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分别增长8.5%和13.3%,全年新增减税降费亿元。五是高端产业显现韧性,发展质效不断提升。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5.6%和24.8%(二者有交叉),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实现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9.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
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银行业整体稳健,存贷款保持平稳增长。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达28.6万亿元,同比增长9.1%;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2%,较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4%,其中近九成新增贷款投向实体企业,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5%,较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58.9%和30.4%;减负让利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41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同比下降96个基点。
二是证券期货业发展整体平稳,直接融资规模增长。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分别增长28.2%和43.5%;北京地区沪深上市公司总市值15.2万亿元。
三是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改革转型持续发力。实现保费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2%;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3.8%。四是社会融资规模增加,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北京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9亿元;发行防疫债.3亿元,居全国首位;发行全国首单、规模最大的抗疫主题小微金融债亿元。五是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治理取得积极成果。率先推进远程开立企业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试点,率先实现减免企业首个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费;打造“信用北京查”服务品牌,率先完成企业和个人“二合一”自助查询升级;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已有两批次17个创新应用正式服务市场主体。六是金融业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重点产业领域金融建设稳步推进。持续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现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等23项试点政策落地;助力第二家外资独资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博华落户北京;支持外资投资机构参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试点;积极推动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申创工作和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
行业研究报告(ID:report88)服务于财经领域,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为金融人提供装逼素材,为韭菜们培训防割指南。
点击这里搜索关键字下载报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