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底谁说作者是吴承恩
其实《西游记》自出版以来,作者就没有明确,只是因为电视剧等一些偶然因素,“吴承恩”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非定论。
由于《西游记》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一本小说,所以作者问题与版本密切相关,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现在所谓《西游记》,是指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出版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以下称“世本”),本书所分析的一切内涵层次也均指向该版本。
现存《西游记》古本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京村口书店赠送给北京图书馆的三个印版,除世本外,另两个版本分别是嘉靖年间出版的杨致和版《四游记之西游记传》、隆庆年间出版的朱鼎臣版《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这两个版本其实都是评书话本,不是小说,出版时间比世本略早,显然是世本的基础素材。杨致和、朱鼎臣都是嘉靖年间著名说书艺人,可考,他们的版本也清楚标注他们为作者。
不过,此二版仅是对宋元以来民间流传西游故事的搜集整理,离世本创作的一百回小说差距还挺大。世本却偏偏没有标注作者,这个印版上只有三个出版信息:出版商——金陵世德堂;校订者——华阳洞天主人;作序——陈元之。金陵世德堂是当时南京的一家出版商,可考。陈元之则不见别传,很多人认为也不一定是真名。陈元之序称:“《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可见并非出版后失去了作者信息,而是出版当时就不知道,交稿的人就没打算让人知道作者是谁。不过也有一个重要线索——校订者华阳洞天主人,这正是李春芳的别号。而我认为李春芳极有可能不仅是校订,他就是作者,确切地说是最终定稿的编撰者。可能这是李春芳的一种自谦,表示《西游记》的桥段取自民间话本,他只是编撰到一起并校订清楚。也可能是李春芳成立了一个工作室,组织一批人共同搜集、整理民间西游故事,最终由他校订编撰成书。
各种话本当然是世本的基础,也是千百年来群众智慧的结晶,但我们既然要深入到世本对官场、社会的剖析层面,就要看到小说对话本的飞跃。民间流传的西游故事大多是一些普通的幻想篇章,让很多不痛快的人宣泄一下快感。但世本加上玉帝、老君、如来的复杂博弈和他们对孙悟空的培养、拉拢、利用,就融入到了庞大官场体系之中,甚至指向了明代诸多史实,性质就完全变了。这种质变就好比评话故事借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为原型,演绎出了唐僧取经的故事,但不能说是对玄奘天竺取经史实的真实叙述。
既然《西游记》本身不署作者姓名,那可以通过其它资料,考证是否有人写过一本叫《西游记》的书。
第一个被列为嫌疑人的是全真教第二代掌门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有些研究错认为是丘处机本人),他的佛、道造诣都很深,而且确实写过一本《西游记》,所以在清代一直被认为是作者[55]。不过后来人们找到他这本《西游记》,结果是讲述他师父丘处机在西域游历的见闻,不是唐僧取经这个《西游记》。直到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引领者胡适[4]才又考证到,据旧版《淮安府志》记载,淮安府(今江苏北部)有一位小吏吴承恩,写过一本《西游记》。尽管只有一句话,这句话也没有说明这本到底是不是我们所谓的《西游记》。事实上,旧版《淮安府志》中的《西游记》还真就是列入地理游记大类,而非评话小说,似乎和李志常情况类似。更重要的是,《淮安府志》也只有明熹宗天启六年()版有此一项,清文宗咸丰二年()重修时已将吴承恩著作列表中的“西游记”一项删除,所以咸丰以后的人就都没注意到。胡适极其偶然地在旧版《淮安府志》上捡到这么重要一个信息,真是净坛使者菩萨大功德护佑!不过既然新修府志删除此条,那很可能就是对旧版的勘误,然而这已经是排除李志常后,人们唯一能找到关于《西游记》作者的只言片语记载了。
后来陈独秀、鲁迅[9]等大师都附和了胡适,尽管如此,由于论据确实过于纤弱,学界和民间仍只能持姑妄听之的态度。直到年六小龄童主演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上映,在片头打出“原著吴承恩”字幕,作者吴承恩才深入人心[56]。近年来关于吴承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疑点反而随之越来越多。尤其是沈承庆先生[57]已经确切考证,吴承恩所著乃《西湖记》而非《西游记》,是他常去淮安西郊的西湖游览所写的诗集,情况和李志常完全相同。2.作者至少应该具备的条件
恰如我们不能冤枉一个瞎子偷看国防机密,我们也不能硬说一个文化素养不高的人写出了《西游记》这样伟大的著作,那我们不妨看看,作为《西游记》的作者,至少应该具备哪几方面条件。
1)深厚的文化功底
明朝有非常完善的科举制度,功名有生员(秀才)、举人、进士三个主要层次。进士又分一、二、三甲,层次分明,对人的文化水平有着非常明确的标识作用。《西游记》作者无疑是一甲进士水平,临场发挥差得没谱了,有可能会掉到二甲,断无掉到三甲的可能。而吴承恩先生呢?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他只在府试中考上了秀才,之后多次参加省级乡试,皆未能考取举人。据明制,如果考不上举人,但办学多年者亦可由地方政府“补岁贡生”,相当于认证举人同等学力。吴承恩45岁才补贡生,走旁路取得一个考进士的资格,可惜多次会试依然名落孙山。直到53岁才又找到一个机会,入南京国子监(中央党校南京分校)为监生。直到60岁才由吏部谒选为长兴(今属浙江)县丞(正八品县长助理,浊流)。
也许有人是无心仕途,所以才华横溢却身无功名,但吴先生显然不属此列,他确实是考了很多次考不上啊,真的是水平有限。如果说《西游记》是这样一位低学历人士所写,就仿佛某天我突然宣布Nature上某些文章其实是我小学二年级《自然》课寒假作业,大师兄,这不科学!而反观李春芳,状元郎,这才具备写出《西游记》的基本功底嘛。
2)较高的宗教哲学素养
《西游记》毕竟以仙佛神魔为外在形式,需要借用大量佛道修仙的术语来装点门面,书中亦处处不乏作者故意为之炫耀自己道术佛学的细节。后世任何研究都无法表明吴承恩对佛道两家有何造诣,他有一些传世的诗文,均无宗教色彩。显然,一位终日忧心考不上举人的秀才,哪有闲情逸致去研究虚诞的佛道之说呢[58]?李春芳这位“青词宰相”的道学水平自然极高,《西游记》中可谓遍地都是青词的痕迹,说是某些青词宰相的诗集都有人信。
那我为何不怀疑作者是另几位青词宰相顾鼎臣、夏言、严嵩、郭朴、严讷、袁炜、徐阶,而认准李春芳呢?因为,《西游记》除了佛道,还有不少阳明心学的内涵。世本出版时,阳明先生王守仁过世不久,他的学派开枝散叶还不算很广,真正彻悟心学的人不多,严嵩等人在心学上并无建树,吴秀才就更连边都沾不上了。而李春芳师从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艮被王阳明誉为“吾之颜回(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弟子)”,可谓得阳明先生之大道。恐怕也唯有阳明先生徒孙一辈的翘楚,才有功力写出这本唯心有物的《西游记》吧!
3)熟悉深宫内院
陈元之在序言中称:“《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意思就说作者是不愿透露身份的王公大臣甚至皇帝本人,我想长兴县丞不是什么不便透露的大人物吧?
故事从唐太宗的宫廷出发,一路上经过了许多国家,自然少不了对宫廷的描写,事实上对天宫的描写也是以明朝皇宫为原型的,显见作者对深宫内院相当熟悉。古代信息不发达,不常在宫里行走的人不可能熟悉。其实就算是现代,普通人也没有渠道熟悉中南海紫光阁或者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装修细节。吴承恩一辈子不知道进过几次知府的办公室,要让他凭空描绘出丰富的皇宫细节,就好比我现在突然画出一幅克里姆林宫的空调风管分布图,您能信吗?这更印证了陈元之所说作者必是宰相级人物,而且和皇帝、太监们私交不错,不仅外廷,还常在内宫行走。而那句“或曰出王自制”,似在暗示作者是皇帝本人。嘉靖帝善写青词,精通道法,万历帝是张居正的学生,精通儒法,都具有写出《西游记》的基本功。
4)俯瞰社会形态的宏伟境界
如果看懂《西游记》的内涵而不仅仅停留在神魔打斗的层次,每位读者都会为如此宏大的官场叙事而感慨,作者俯瞰芸芸众生的视角、解读社会历史形态的宏伟境界更是令人折服。这种境界即便在状元、宰相中也属凤毛麟角,这必是一位历遍官场悲欢,驭过疾风恶浪却又惯看秋月春风的老水手。李春芳不但是状元宰相,还是嘉靖四十一年()重修《永乐大典》的总校官,对历史的研读更超越众生。而60岁才勉强捡了个八品县丞的吴承恩,站在大明帝国的官阶表前,仰望一下,脖子都会发酸。且不说他对高层的政治结构缺乏了解,更无从宏观俯瞰社会形态,就算略有耳闻,以他的苦逼心态也不可能产生这样的视角。《西游记》中频繁出现土地这个基层神仙的角色,孙悟空甚至红孩儿都可以把他们呼来唤去,这个角色恰好对应明朝的基层官吏。吴承恩长期当县吏,老来混个八品县丞,他不就是当了一辈子土地公吗?如果说他写了一部《西游外传》,以土地公公的视角,讲怎么应付天庭、孙悟空和妖怪的使唤,那还有点可能。
5)对李春芳一生仕途的深刻感悟
世本《西游记》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以孙悟空的奋斗之路,写照了李春芳的一生仕途,所以作者必然对李春芳的宦海沉浮有着深刻感悟,极有可能就是本人。一部真正优秀的小说,主角和作者一定是心意相通的,很多时候是作者利用主角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西游记》这么伟大的作品,孙悟空身上充满了作者的自我表述,说是作者的自画像一点也不夸张。当然,也可能是熟悉他、研究过他的人。其实从这个角度讲,吴承恩反而又有点可能。因为据研究,吴承恩应该和李春芳认识,而且关系不错,吴承恩自己没当啥官,但把李阁老写进自己的小说也有可能。
不过更有可能的还是比李春芳略晚入阁的高拱、许国、王家屏、王锡爵这几位,他们也与李春芳相熟。而且高拱退休后据说一直在写书,他死后颇有一些关于晚明政治斗争而又未署真名的著作被疑为出自其手笔,不排除《西游记》亦属此列。许国、王家屏、王锡爵都为李春芳写过墓志铭或传记,对其颇有研究,其中尤以王锡爵嫌疑最大。王锡爵小李春芳23岁,万历十二年()入阁,同年李春芳去世。李春芳曾任重修《永乐大典》总校官,年轻的王锡爵也在项目组,每天都跟李春芳研究学术,相当于跟着他做博士后。后来王锡爵撰写了李春芳的传记《太师李文定公春芳传》,对他很有研究。
总的来说,《西游记》作者其实没有铁的定论,恰如郭健[58]所说“只有李春芳最‘像’”。在作者不愿署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综合各“嫌疑人”,做一个概率分布,如图6所示。
图6《西游记》作者概率分布
(节选自《解码西游》,黄如一著,中国发展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