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钮文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发布书面致辞,这一致辞由中国证监会主席、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易会满代为宣读。
刘鹤指出,金融系统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二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四是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五是深化改革开放。
其中,关于“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刘鹤进一步阐释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理解市场心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这实际点中了金融管理的命门。一直以来,许多金融市场管理者手上做的都是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事情,制定着各种法律法规、规定规则,但有些管理者可能只管政策、不管市场行情,并认为这是“不干预市场”的体现。
真能这么干吗?数十年观察发达国家的金融管理,我们实实在在地发现,发达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政策,其发布时点与市场K线的关键时点“高度契合”,而使政策出台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最大化。远的不说,6月11日美国股市出现“断头铡”——一种极其恶性的走势之后,美联储立即对货币政策做出技术性调整,从而拦住了恶劣态势的持续。相比之下,无视市场曲线、无视K线内涵、无视市场心态的金融管理,实际是“粗放性的管理”,经常好心办坏事,并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让好政策变成无效政策。
必须改变这样的状态。金融管理者在要求企业摒弃粗放之时,或许也要检视自己,转变和约束自己的粗放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到社会管理、小到金融管理,管理的关键与核心是:全面的系统考量+全方位的预期管理。比如货币政策,无论宽松还是紧缩,整个过程都必须始终确保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积极预期”,而全力防范“消极预期”的出现,尤其是在“紧缩”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积极预期”始终保持?这是一个“艺术过程”,而绝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
所以,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心中必须时时刻刻装着“市场曲线”,并通过它细致入微地发现市场心态的变化,读懂市场曲线所表达的市场含义,发现其中所孕育的风险。对中国金融管理者而言,这一点曾被认为是缺陷和短板,现在需要补上。所以,刘鹤副总理作为国务院金融委的第一把手,对金融管理提出这样的要求,切中要害。这恐怕也是中国金融管理必须尽快补上的短板。
为什么央行要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