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逐浪低碳时代农商行如何抢抓绿色金融发展
TUhjnbcbe - 2023/3/23 22:32:00
缺铜会引发白癜风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7007739.html

导读

年被称为“碳中和”元年。在“碳金融”蓬勃兴起的大势下和国家政策红利的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抢抓“双碳”新机遇,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模式创新,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占比,以农商行为主体的中小银行概莫能外。《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点击查看详情)认为,农商行在开展绿色金融中,既要抢抓发展机遇,也要看到自身的短板和面对的挑战,如转型风险、激励不够、资本约束、人才匮乏等因素。《报告》指出,年,农商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在加强顶层设计、设立绿色支行、创新绿色产品、创设“碳账户”、参与碳金融市场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报告》建议,鉴于自身资产规模小,难于对接大型绿色项目和绿色产业,农商行发展绿色金融可把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起来,在普惠金融中嵌入绿色因子,让普惠更绿色,让绿色更普惠。

作者丨中华合作时报首席记者胡宏开

年是“双碳”目标提出后的第一年,被称作“碳中和”元年。在“碳金融”蓬勃兴起的大势下和国家政策红利的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抢抓“双碳”新机遇,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模式创新,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占比。

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以农商行为主体的中小银行概莫能外,农商行如何抢抓机遇、补齐短板,在开展绿色金融中推动自身转型升级,这是需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把握时代之机

时代之机。在“年前实现碳达峰”和“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题,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大量的绿色、低碳投资,而金融机构是绿色金融的主要驱动者。

在刚刚结束的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将“双碳”目标作为重点议题之一,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包括农商行在内的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绿色金融迎来了时代之机。

政策红利。为推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领域的投入,各部委密集释放对绿色金融的支持政策。

年7月1日,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正式实施,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正式纳入业务评价体系,相比年发布的《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评价范围得到了较大扩充。《评价方案》将绿色债券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评价体系,顺应了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在政策引导下,绿色金融市场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有利于银行进一步探索将碳排放权纳入抵质押担保范围,将企业碳表现纳入授信管理流程,采取差别化的贷款额度、利率定价等措施。

年11月8日,人民银行宣布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从“量”和“价”两个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支持碳减排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年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低碳技术、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将是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关键发力点。

广阔市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低碳转型将创造巨大的投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将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截至年9月末,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以上;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长35%。据央行估算,实现“双碳”目标投资需求在百万亿元级别,但当前绿色金融规模仅为15万亿元左右,缺口很大。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预计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

正视短板挑战

农商行在开展绿色金融中,既要抢抓发展机遇,也要看到自身的短板和面对的挑战。

信贷风险。在碳中和背景下,农商行要服务更多的生态行业,而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一些高碳行业企业可能会因为政策要求,需要工艺升级、技术改造,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引发信用风险。同时,气候变化会给绿色投融资带来不可预测的物理风险和经济体系的转型风险。在转型绿色金融中,管控风险对农商行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激励不够。由于农商行资产规模小,应对风险能力弱等客观因素,国家出台的有关激励政策也是先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中试行。如,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但对包括农商行在内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目前不在此列。

资本约束。农商行由于自身规模小,受资本金约束和牌照限制,难以对接较大规模的绿色项目,除了能以小额绿色信贷对接部分小型企业外,像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包括碳期货、碳掉期、碳期权等碳金融衍生产品,绝大多数农商行无法涉及。

人才匮乏。在“双碳”目标下,农商行在碳核查、碳计量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不够丰富,需要靠第三方机构的指导和参与。因此,农商行在碳金融市场的自行探索存在很大难度。

发挥小法人优势

虽然农商行开展绿色金融受到诸多条件“掣肘”,但许多农商行充分发挥一级法人行社的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规划顶层设计。年11月,苏州农商银行发布新品牌战略——“绿动·未来”。在该战略指导下,该行制定了年实现绿色金融业务占全行总业务额20%的目标。

浙江安吉农商银行将“碳中和”理念纳入全行战略,专项制定“碳中和”银行发展规划。

浙江龙游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决策短、机制活的小法人体制优势,打造“1+1+1”顶层设计,成立1个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1个绿色信贷委员会,组建1个绿色金融工作专班,将绿色金融纳入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绿色金融工作。

设立绿色支行。浙江安吉农商银行在全国地方性小法人银行中率先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年,又结合属地乡镇特色产业实施绿色支行创建,建成一批以绿色产业、绿色普惠、绿色科技、绿色小微为服务特色的绿色支行。

年,浙江龙游农商银行选取辖内3家支行作为首批试点绿色专营机构,并带动全县11家支行打造“一行一品”,并在每家支行设立了11名绿色金融联络员。

创新绿色产品。浙江安吉农商银行围绕“双碳”目标,结合国家能源、环保、经济产业政策,推出绿色循环、绿色能源、绿色乡村、绿色农林、绿色科技、绿色消费6大系列、19款绿色信贷产品。

江西资溪农商银行探索“绿色金融+生态补偿”机制,出台《资溪农商银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管理办法》,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

特别指出的是,在发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上,一些农商行大胆实践,成效显著。如,浙江安吉农商银行在年7月以竹林产生的碳减排总量作为质押物,发放了全国首笔竹林碳汇质押贷款;浙江绍兴恒信农商银行在年6月发放了浙江全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

创设“碳账户”。浙江安吉农商银行设立四类“碳账户”:一是建立“银行机构碳账户”,制定“碳中和银行”绿色办公考核办法,并通过划分“绿、蓝、橙”三色楼层(部室)实现直观的评分晾晒,促进高效率低能耗的绿色办公运营;二是建立“银行员工碳账户”,开展员工个人绿色办公碳足迹管理,依托大数据自动化分析测算功能,形成员工个人碳账户,动态记录员工日常的碳足迹,并配套“碳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三是建立“企业客户碳账户”,固化贷前调查报告采集企业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企业商业表现以及总资产等基础数据,从而核算企业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以及银行信贷碳排放量,形成企业碳账户;四是建立“两山绿币个人碳账户”,采集居民个人日常能关联到气候变化的四大维度、10项低碳生活行为,结合其环境效益、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转换为“两山绿币”,可用于居民个人在银行的信用增信、享受金融业务优惠、实物兑换和场景消费。

除了浙江安吉农商银行设立四类“碳账户”,其他农商行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如,浙江龙游农商银行创建“个人碳账户”系统平台,构建居民绿色行为采集、展示、评价与应用标准体系,引导和激励城乡居民参与绿色金融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参与碳金融市场。一些头部农商行积极参与碳金融市场。如,苏州农商银行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绿色科技创新债权融资计划,中标江苏省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南海农商银行自年连续三年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共计15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区域内绿色产业项目;年10月29日,安徽马鞍山农商银行发行了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存续绿色金融债券余额达到6亿元。

探索设计长效机制

嵌入绿色因子。绿色金融是新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是对传统金融功能的深化,并未脱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鉴于自身资产规模小,难以对接大型绿色项目和绿色产业,农商行可把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起来,在普惠金融中嵌入绿色因子,让普惠更绿色,让绿色更普惠。

创建风控体系。农商行面对绿色产业这一全新领域,需创建绿色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贷前调查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绿色审批通道、环境责任条款放贷机制、贷后绿色跟踪机制等;对发放绿色贷款企业做到“有保有压”,可设立绿色优先、蓝色支持、橙色

1
查看完整版本: 逐浪低碳时代农商行如何抢抓绿色金融发展